【雙溪學衡】南宋理學家 陳淳的作品

李蕙如 |2010.03.11
738觀看次
字級

理學家遨遊於精神領域,習慣把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主體,置於廣袤的宇宙之間,尋找生存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。

宋代理學家「內省而廣大」的思維特點,不僅表現在對天人關係的探討上,也表現在獨立思考的精神崇奉上。以北溪先生陳淳的〈枕屏銘〉一文為例,表面是在說「枕」與「屏」,其實以此戒警:

枕之為義,以為安息,夜厥寧躬,育神定魄;屏之為義,以捍其風,無俾外人,以間於中。中無外間,心逸體胖,一寤一寐,一由乎天。寂感之妙,如晝之正,可通周公,以達孔聖;夜氣之清,於斯以存;仁義之良,不復爾昏,咨爾司寐,無曠厥職,一憩之樂,實汝其翼。(《北溪大全集》,卷四,頁九。)

「枕」的作用是讓人休息安神的,「屏」則用以擋風。看似平常之物,卻在陳淳筆下被賦予高度的意象。從枕、屏的寤寐間,可知天地寂感,並通達周公孔子等聖賢,可見說理意味濃厚。

宋學做為一個新儒學,其探索的一個主要命題,是人在自然天地之間、社會人倫關係之中的地位和使命,重視人「與天地參」的自主自覺性。

所謂內聖工夫與聖賢氣象,皆是強調「仁義禮智信」的五常關係,使人在內省修養中臻於與天合而為一;正因為如此,其天人之際的睿智思考也反映在文學的重理情節上。而且,從這篇銘文可以看出,陳淳在理性的意識層面上,嚴肅而認真地體驗天理,冀欲理解天理與人心的必然關係與聯繫,乃是通過人文意象表現出對於現實的關注與人生的思考。又如〈賀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韻〉中有一段寫道:

人解戚容為驩忻,歲轉凶兆為豐阜,從知天人本一機,氣脈流通有如許。(《北溪大全集》,卷二,頁十三。)

本詩寫作背景是由於當時久未下雨,在烈陽熾熱下,田野焦枯、新秧乾萎,農民及太守均心急如焚,如傷體痛心般難受。所幸久旱逢甘霖,萬物得以滋生。陳淳將此豐阜情形歸於天人一機之故,認為天人之間彼此生氣相通,因上天有所感以致降雨予民,蘊含民胞物與的精神。

由此可知,由於擁有「致廣大而盡精微,極高明而道中庸」的哲學思維境界,因而影響文學創作的態度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