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化長廊】十惡不赦是哪十惡?

華夏 |2010.03.11
1126觀看次
字級

魏晉南北朝時期,歷代都進行了律典的編纂,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包括魏時的《魏律》,北朝時的《齊律》,而後來的「十惡」最早也就出現在《齊律》中,當時稱為「重罪十條」。

隋朝《開皇律》又在「重罪十條」的基礎上發展為「十惡之條」列入律典,其後歷代均相繼沿用。

而所謂「十惡」,原本並非中國古代的專門法律術語,而是佛教術語。學者周開平認為《開皇律》借用了這個概念並賦與其全新的法律內涵,體現了當時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。

在《開皇律》中,貴族、官員在法律上享有特權。但十惡是不包括在這些之內,因此有「十惡不赦」之說。

一、謀反。指企圖推翻朝政。這歷來都被視為十惡之首。

二、謀大逆。指毀壞皇家的宗廟、陵寢、宮殿的行為。

三、謀叛。謀叛是指叛逃到其他敵對國家。

四、惡逆。指打殺祖父母、父母及姑、舅、叔等長輩和尊親。

五、不道。無道。

六、大不敬。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,偽造御用藥品以及誤犯食禁。

七、不孝。指咒罵、控告以及不贍養自己的祖父、父母。祖、父輩死後亡匿不舉哀,喪期嫁娶作樂。

八、不睦。指謀害親屬。

九、不義。指毆打、殺死長官(一般指州縣長官),丈夫死後不舉哀並作樂改嫁等。

十、內亂。指親屬之間通奸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