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社論》政務不應受選舉干擾

 |2010.03.11
1158觀看次
字級

衛生署長楊志良閃電辭官,以「頻繁選舉,禍國殃民」為題發表聲明,對於國家政策頻遭選舉綁架、政治人物置國家政策於不顧,表示極度不滿;他建議全民公投限制選舉次數。多年來實施民主的經驗,選舉的確影響到政務的正常推展與運作,不過要讓政治擺脫選舉的干擾,恐怕還得靠執政者以非常的決心和作為,才有可能做到。

政治講究專業,民國六十年代,台灣的經濟發展快速,就是因為尊重專業,當年的財經部會都是由一流的財經專家主掌,對於國家的發展方向、時代潮流都能清楚掌握。當時因處於戒嚴時期,選舉少,政務完全不受選舉干擾,創造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經濟奇蹟。

自民國七十六年解嚴後,選舉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象徵,連年選舉是常態,以致政治人物的言談舉止都是為了選舉,執政黨擬定政策、推動政務為了選舉,在野黨批評政策也以選舉考量。民眾的福祉、國家的利益,都在選舉為首的考量下被犧牲了。

解嚴後財經部會最感到無力的就是「非經濟因素的干擾」,所謂非經濟因素就是指政治性的操作干擾經濟正常運作,經濟政策就被扭曲,經濟發展遲滯;拖延至今,情況更加嚴重,政黨和政客為了勝選,根本不顧及整體性的發展,使台灣演變成今天藍綠兩大陣營惡鬥的局面。

擔心失去選票的政策,因為選舉考量而更張,有些是擔心失去選票,該實施的政策不敢推動;為了討好選民,寶貴的資源隨便浪費。濫開選舉支票成為台灣特有的選舉文化;愈高層次的選舉,支票開得愈大,最後要不是無法兌現,就是賠上大量的財源,犧牲全民的福祉以及下一代的利益。

隨選舉而來的後遺症還有很多,勝選後要酬庸助選的人,將一些非專業人士安插在政府高位上,需專業經驗與品德操守的職位多由不學無術的政客擔綱,自然無法把政務搞好,只是為下次選舉再打一仗而已。

為了勝選,各政黨天王級人物全部站上第一線助選,上自總統、行政院長,下至鄉鎮地方首長、民代,無不上台搖旗吶喊,把政務放在一邊。誠如楊志良在聲明中所說的:「僅三數名立委補選,上至總統都得輔選造勢,因為沒有政權,一切免談。」

執政黨既然已經取得執政權了,就應該好好的推行政務,以良好的施政和為民謀利取得民眾的信任,而不是處處考量選舉、討好選民、爭取選票。當所有政黨和政治人物都認為贏得下一次選舉是施政的第一要務時,試問,這樣下去,國家還有什麼希望?內政部或中選會或許應該考慮明定總統、行政院長、各部會首長,及所有政務官不得站台助選,以免影響政務的推動。寧可敗選也要把政務搞好,這才是執政者的風骨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