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極早療正確教育 自閉兒走出去

李祖翔 |2010.03.06
1677觀看次
字級

日間照護、庇護就業、肢體訓練 改善溝通與表達障礙 扭轉社會負面認知 有機會成專才

前言

自閉症隨著電影的話題曾被炒熱過,讓社會以為自閉症除了內向外,都有著絕佳的天分,足以成為天才或神童。事實上,自閉症最普遍的特徵是「固執」,往對的方向發展,他們就能是專家,若往錯的發展,就會被當作異類,受盡歧視;為了讓自閉兒培養正確的教育環境,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開始著手早期療育服務,只是百廢待舉、營運告急,服務、募款兩頭燒,急需社會伸援手。

各階段有差異

外界認知不足

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柯白珊表示,社會過去常以為自閉兒都有成為天才的潛力,這也許是事實,只是在潛力之外,他們仍得嘗試生活、與人互動,偏偏自閉兒最大的障礙就是「溝通與表達」,沒有辦法僅憑父母、老師的用心和包容,就能躍身成為「巨星」。根據調查,自閉兒能成為眾所青睞的天才,只占所有患者的萬分之三,而即便是天才,也有生活上的困擾,除非接受特殊早療。

柯白珊認為,自閉兒的教育環境,在政府的強制及資源補助下是完備的,可惜社會認知不足,嚴重損害孩子及早接受治療的機會。自閉兒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狀況,以幼稚園來說,溝通能力太弱,例如想喝水,表達不出來只好大哭,當學校的義工媽媽給他糖果或餅乾時,口渴無法解決,他們當然繼續吵,無法理解社會意義的他們,因此被人誤會很難帶、不好教,其實他們很無辜。

模仿能力超強

學齡前是關鍵

上了小學的自閉兒,青春期、叛逆期更加複雜了他們的行為,例如不守規矩、過動,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而用攻擊代替等,他們的「追逐遊戲年齡」發展緩慢,即使成為國中生,依然過著鬧人、追著玩的遊戲,享受刺激和快感,但不了解已帶給別人不悅的感受,還一直持續下去;高中後,如果父母給的期望比照一般孩童,他們的低抗壓性當下崩解,引發強迫症,成為精神疾病患者,必須服藥。

柯白珊說,自閉症者通常不需要服藥,除非情緒激動,已經到會自傷、傷人的地步才會施打緩和藥劑,穩定情緒;對於自閉兒的教育,很多父母不重視,對彼此都會是負擔,因為自閉兒的模仿能力很強,記憶力深,一旦記住了就很難改變,所以學齡前的引導必須非常正確,否則若父母壓力過大而責打他們,他們長大了、有力氣了就會責打父母,父母怎麼對他們,他們將來就怎麼還回去。

父母成立協會

擴大募款支撐

可惜的是,他們進展如此緩慢,對他們好,不見得能立即回饋,對他們不好卻謹記在心。不過,從未放棄這些孩子的父母依舊堅強,他們在醫生的建議下找到彼此,互助互利,爭取社會資源和權益,所以有了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,在努力二十年後,也有了一個成立五年的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和庇護工場,柯白珊就是其中一名成員,他們希望自閉兒能藉著輔助,在社會上獨立而且能有笑容。

不過,服務的同時,協會與基金會發現更多能幫助自閉兒走出自己的世界、正確與人溝通和清楚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,如早療、日間成人照護、庇護就業、訓練肢體及溝通的偶劇團等,但是在服務人數需求增加與營運支出龐大的情況下,柯白珊說:「今年若不擴大募款,肯定撐不下去。」儘管她已深深感激政府和勞工局的補助,但還是希望社會能看見自閉兒家長的辛酸,給他們支持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