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】罹患惡性腦神經膠質瘤患者,由於腫瘤具浸潤性、與正常細胞沒有明顯界線,清除率低容易導致復發,台北榮民總醫院引進一項新技術,透過口服藥讓腫瘤細胞在藍光顯微鏡下,得以發出紅色螢光,幫助確定標的而提升腫瘤清除率。
北榮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陳敏雄說,目前治療惡性腦神經膠質瘤主要以手術為主,但往往只能切除肉眼可見的惡性腫瘤;若斷然實施全切除,又恐損及患者的認知、視力等功能,因此,此類患者即使輔助放射線治療與化療來抑制殘存的癌細胞,近八成患者半年仍會惡化。
這項新的螢光導引技術是去年從德國引進,陳敏雄表示,患者術前口服此新藥,代謝物會成為光感應物質,在特殊藍光下產生紅色螢光,幫助醫師看清楚處理的是腫瘤還是正常細胞,提升腫瘤清除率。國外目前有兩百七十名患者使用,六成五患者術後三天影像結果顯示沒有腫瘤殘留,平均存活期從十三個月增加到十五個月。
陳敏雄認為螢光導引與傳統手術相較,雖可強化手術切除效果,不過隨著腫瘤位置的複雜程度,以及部分螢光可能出現偏紫色的模糊地帶,是否要處理,必須仰賴醫師自行判讀。此外,此新療法健保沒有給付,民眾必須自費十一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