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聯勸說真相 別只看表象》面對少子化 弱勢孩子更需幫助

李祖翔 |2010.02.20
1287觀看次
字級

「少子化」是這幾年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,少子化會讓學校招不到學生,營運困難,許多學系紛紛關閉,然而少子化就只是孩子變少了嗎?為什麼社福團體仍要向社會募集資源,照顧弱勢家庭的子女與受虐兒?答案是,全台的孩子雖然大幅減少,但所謂的少子化卻也只是某個階層面臨的狀況;各階層子女的比例與結構改變,使孩子的照顧與教育問題亂上加亂。

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副秘書長陳文良說,社會誤解少子化問題,以為少子化後,對孩子而言,資源應該更充足,事實卻是向聯勸申請課後輔導計畫的團體增加了!需求提高、資源反而下降,原因就是景氣差,不但父母都需要賺錢,貧困家庭和外籍配偶又無力負擔課輔費,新生兒也多集中偏區,所以孩子的家庭與教育衍生問題、受虐案件等才會層出不窮。

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說,二十年前農漁民娶智能障礙的妻子,和近來外配嫁給身心障礙者後,生育與教育問題就一直沒解決;基金會東區主任萬育維認為,少子化是單就社會某階層而言,偏遠山區、低收家庭子女還是很多,與其說全台孩子變少,使學生人數降低,不如說沒有能力付學費的人變多了!這也是弱勢需求增加的主因。

對於資源分配部分,內政部兒童局主秘陳坤皇表示,全台的孩子自九十年的四十萬到如今只剩十八萬,明顯年年下降,但補助的資源是取決稅收分配,去年少了三至四千億,對補助影響甚鉅,不過政府不敢減少社福團體的資源,只能將其他兒少娛樂營隊及宣導經費,挪給類似棄虐兒收出養的機構,雖然很難取悅兩造,但棄虐兒照護等兒保案還是較令人憂心。

儘管少子化引發的問題複雜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弱勢子女就學、安置都沒有解決,富裕家庭生育率又降低,但是陳坤皇認為,孩子能夠分配到的生活與教育資源,應以「質優量足」為原則,如果能營造適當的養、托育環境,婦女會放心生育,問題都能解決,所以政府要做的不只是補助。而他對營造那樣的環境也很看好,因為「政府資源雖有限,民間力量卻無窮。」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