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國際機場協會對全球機場的評比,南韓仁川機場連續五年全球奪冠,鄰近的新加坡樟宜、香港赤←角機場分別蟬聯第二、三名,北京首都機場第四,印度海德拉巴機場第五;前五名全都是亞洲的機場。遺憾的是,桃園機場排名節節敗退,從前年第十八名掉到去年的二十七名。台灣要拚觀光,桃園國際機場卻未顧及國家的門面。
對機場排名大幅滑落,桃園國際航空站認為,目前機場正在整修拉皮,影響旅客觀感;其次,機場未設吸菸室,造成部分旅客不滿;第三是去年「牛肉麵太貴」的風波,影響整體評分。不過,民航局收到的陳情書中,民怨指數排第一的,卻是平常每個旅客下飛機後用得到的手推車,旅客抱怨的是「想用找不到,找到推不動」。
進一步分析影響桃園機場服務品質的因素,硬體設備固然重要,但軟體方面更是關鍵。例如,民怨指數排名第一的手推車問題,這並不牽涉到硬體工程,也不需要巨額投資,唯一要加強的是管理與維護,必須讓旅客在下飛機取行李時有手推車可以用。這是最基本的服務,但桃園機場卻未能做到,還要向旅客收取三百元服務費,顯然未能從旅客的立場著想。
民航局統計,桃園機場的手推車數量三千四百輛,另有六百輛小型手推車,要應付一年二千多萬人次的客量,絕不是問題,推究問題出在管理與維護。令人不解的是,桃園國際機場經年累月遭旅客投訴,為何始終沒有看到明顯的改善?究竟是桃園機場管理單位溝通出了問題,下情無法上達,還是這些天天在機場進出的人員對民怨視而不見?把手推車的服務做好,並不是有特別技術上困難的事。如果自己想不出辦法,也可以參考一下鄰近國家進步的機場是怎麼做的。
凡是到過新加坡樟宜機場或香港赤←角機場的旅客,都可以感受到這些機場的服務品質,尤其手推車到位的速度完全可以配合旅客取行李的速度,絕對不會變成問題。即使在共產主義國家,北京首都機場還設置滿意度調查按鈕,每一位旅客在出境時按鈕來表示滿意或不滿意;讓民意可以立即反應,立即處理。
桃園國際機場是台灣的門面,來自全球各地的觀光客下飛機後,對台灣的第一印象,就在機場。許多看似微小細節不改善,就會演變成大問題。我們要提醒主管部門的是,將來即使航站大廈完成拉皮,有了美輪美奐的硬體外觀,如果令旅客不滿的機場現行老舊管理系統不加以改革,軟體服務水準也難以提升。
在今天講求以服務水準競爭,崇尚服務品質的時代,桃園機場的服務品質好不好,其實不必等國際機場協會來調查評比,桃園機場自己就該針對旅客做滿意度調查,找出問題所在並徹底改善。如果放任問題繼續惡化,卻不加以改善,讓每一位來到台灣的國際觀光客對台灣留下不良的印象,將來要花大錢來改變這種刻板印象,恐怕是事倍功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