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長假來臨,對旅遊觀光業,九天年假原本一床難求,但日前傳出,春節來台的大陸觀光團遠不如預期多,旅行業者過度預定飯店房間,結果只好退訂,退房率達三到五成,嚴重衝擊東部及南部的旅館飯店業者。
近年來,兩岸三通、直航,經濟文化交流愈來愈盛,但台灣對外投資有將近八成都投資在大陸,引發「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」的疑慮。這樣的疑慮來自經濟發展策略的考量,譬如台灣經濟過度強調、扶植高科技,而忽略傳統產業,也是同樣情形。
大陸觀光團來台過年團數不如預期,旅行社、飯店業叫苦連天,退房率甚至達到五成,豈不是「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」的結果?這個問題不限於大陸觀光客,過去來台觀光客向以日、韓居多,同樣是「一個籃子」問題。台灣有好山好水,卻無法吸引日韓以外的亞洲、歐美遊客,就值得檢討。
以印度為例,近年印度經濟逐年成長,出國旅遊人數自二○○四年起,每年以百分之十五的速度成長,去年已突破一千萬人次,但一半以上前往馬來西亞、新加坡,其次是前往歐美地區,到台灣僅約二萬三千人,其中七成是商務客,顯示仍有很大開拓空間。
印度缺乏五光十色的夜生活,所以印度人到國外旅遊時,對夜間活動有高度興趣;加上印度人出遊都是家族行動,對遊樂園之旅也深感興趣,因此台灣的夜市文化及六福村、劍湖山、小人國等遊樂園,對印度遊客是較有吸引力的。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去擴展印度觀光市場。
紐約「時報廣場」是全美最熱門旅遊景點,每年將近四千萬遊客到此一遊;台灣看中它的宣傳效果,去年底在那裡的電視牆做了一個月觀光廣告,宣揚台灣的美景、美食與優美文化。
台灣廣告首次登上時報廣場電視牆,預計將有三千萬人次看到,反映台灣發展觀光的企圖心,可增加曝光率,達到吸引觀光客目的。因為歐美不像日本、香港,許多人對台灣仍是陌生的。
繼時報廣場後,交通部觀光局再度出招,在英國的計程車、地鐵及媒體,都可看到「亞洲最未被發掘的旅遊地點」的促銷台灣廣告。其中,雇用倫敦最經典的黑色計程車,穿越大街小巷,讓「觀光旅遊除了台灣,還去那兒?」的廣告大量曝光。在倫敦地鐵則刊登一千個台灣觀光廣告、動畫,提高台灣知名度,期望吸引更多英國民眾來台灣。
近年亞州諸邦經濟發展蓬勃,旅遊人次成長迅速,更是我積極爭取的目標,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「瘋台灣」節目除了深受台灣觀眾喜愛,前年起在亞州與紐澳地區播出,對台灣觀光也有助益。為了擴展宣傳效益,開發旅遊市場,觀光局也與「瘋台灣」節目合製「最Fun瘋台灣」特集,以外籍人士角度發掘與介紹台灣最好玩的景點與事物。
以上種種,顯示觀光單位已開始分散市場,如何在更多國家地區為台灣宣傳,把觀光的雞蛋分放在更多籃子裡,還有待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