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過年一定要在家陪父母,年後一定要充實更正面的能量,加倍關懷獨居長輩。」這是提供老人關懷服務多年的華山基金會北市主管王秋敏的心得,王秋敏在總會還沒下達過年也要給長輩問安的建議前,就主動實行這項計畫了,她還吩咐義工把獨居長輩的名單帶回家,用電話拜年,讓老人過年也感受得到溫馨。
問安、拜年的目的是確保長輩過年不會出狀況,義工若發現異狀,將通報服務站人員到宅訪視。
發現電話拜年對慰藉獨居長輩寂寞感很有成效的王秋敏表示,長輩接到電話剛開始是驚訝,久了他們甚至期待,一位阿公就說:「我就知道你會打電話來。」他還開心地說:「我過的很好,你們不要擔心喔。」
主張用「誠意」打開長輩心防的王秋敏說,即使有語言溝通障礙,也不會阻礙互動,長輩也把義工和服務員都當作子女。令她印象深刻的過年問安是,有幾回阿公阿嬤跟她說,住在遠方的兄長過世了,很難過,王秋敏忽然意識到:「過年喜氣洋洋,可是對老人來說,卻可能是悲傷的開端,年後應該更加關懷他們。」
獨居老人在過年的時候,關懷的人少,若碰上親友過世,也只能一個人承受,只有社福團體能成為一時的心靈依靠。而照顧獨居老人多年,王秋敏也感慨應該多與父母相處,她的父母如今都屆七十五、六歲高齡,想到獨居老人沒有子女相伴的寂寞,就特別不捨自己的老爸媽,所以她堅持與父母同住,而且過年都要在一起。
「過年,我最不喜歡出門,我只喜歡和爸媽共處、聊天。」有時父母難免抱怨生活不富裕、沒有子孫、過得也無趣,王秋敏就會分享照顧獨居老人的心得,點出有更多長輩因為子女亡故、無力就醫、三餐無繼而仍要辛苦生活著,爸媽於是釋懷不少;她更因為對老人有極深的感觸,所以日常父母的嘮叨,她都甘之如飴,享受所有生活細節。她的生活充滿了愛與被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