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是私密的、探索的、沉思的,應該不只是蜻蜓點水、淺碟沾醬,它絕不只是(醬)這樣而已。
今年的國際書展伴著冬陽而來,暖呼呼的,人潮遠勝去年,台北東區瀰漫著法國浪漫的氣氛之外,更讓人震撼的,是書展前一天中午,走在市貿二館天橋,看見一大群青少年,身邊的地面上,鋪排著滿滿的睡袋,原來是預排隔日書展動漫館的簽名活動。
作家隱地先生說了句一針見血的話:平日不喜閱讀的人,難道就會去讀電子書?確實,只有用心咀嚼文字、文章滋味的人,才會真心喜愛閱讀,甚至成為書迷。有人閱讀成癖,繼而 惜書若寶,對於珍惜的書,每翻閱前必洗手,如果有人借他的書,一邊飲食一邊閱讀,他必定色變並索回其書。
唐代詩人杜甫說過;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,要讀「破」一本書談何容易!更何況萬卷;但也有一本讀萬遍的,例如有位資深老作家,生前有個習慣,出遊不論行程遠近、日子多寡,提包中必帶著那一本薄薄的、泛黃的《千家詩》,他說,箇中滋味,不厭不膩,詩中有不褪色的心意,正是最最私密的心靈解套靈藥。
根據前兩天台北市立圖書館提出的統計分析,二○○九年,台北市民大大的展現閱讀力,其中以學齡前的借閱力最高,國中小次之,大學、中年、壯年偏低,這些數據顯現著社會的某些現象。
無論愛書有幾分?喜愛的書類如何?「逛書展」這樣的行動總是好,但是究竟書展的意義是什麼?閱讀又是怎麼回事?逛書展之前的心態如何?逛了書展又如何?像逛街一般?如追星時髦熱熱鬧鬧?就醬嗎?
這次書展基金會的規畫相當清晰而周詳,除了讓一些人情緒飆漲的動漫館,在一館內,設有主題專區,而其中的心靈專區就是值得佇足,透過展品,作片刻的自我心靈照應。
真正的閱讀應該不會是蜻蜓點水、淺碟沾醬而已,而是如專心飲食,口口滋味分明;據記載,佛陀當時曾說過,這樣的飲食態度是最有益身心的養身療法。相信健康的閱讀的態度亦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