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自學風潮外,這些年也有愈來愈多具有教育理念的民間團體,透過「公辦民營」模式去體現他們心中的「教育桃花源」,像是位在宜蘭的慈心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,就是在八年前轉型為公辦民營模式,結合公家教育資源與自身教育理念,為體制內教育開創出不一樣的教育風景。
什麼是「公辦民營」?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,公辦民營學校就是由政府設立學校並提供資源補助,再委由民間經營,定位雖仍屬公立學校,但教育理念、課程規畫卻不需依循既有規定,而是由民間自行發揮,賦予教育更多彈性。
楊昌裕說,許多公校因受限法規而綁手綁腳,使得民間開始提倡公辦民營,希望能為教育找到更寬廣的路。事實上,這種模式在國外已行之有年,國內則是這幾年才開始推動,其獨具一格的教育理念已受到不少家長認同。
以華德福為例,在學制設計上和其他學校「一學年兩學期」的規畫大不相同。在這裡,是以「春、夏、秋、冬」四季來畫分學期,校長郭朝清表示,這是為了讓華德福的孩子能以大自然為師,跟著四季轉換的腳步一起學習;老師會帶著學生去戶外上課,透過人與草木的互動去感受大自然的呼吸,藉此培養孩子感知自然的能力。
為讓孩子了解知識從那裡來,華德福不使用坊間教材來做為課本,而是老師在台上以說故事方式,孩子動手記下文字與圖像,完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課本。就連小朋友喜愛的布娃娃或玩具,也是由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動手做出來的DIY成果。
郭朝清表示,雖然華德福的上課形式很自由,但不意味著華德福完全不受教育部的規範,,學校的授課內容一樣得符合九年一貫的標準,以建構孩子的跨領域能力。
不過,公辦民營模式雖然立意良好,但仍有部分改善空間,如師資認定等。郭朝清表示,公辦民營學校有很多老師是屬於代理老師、因缺乏完整福利與退撫保障,有高流動率的問題,因此他期盼教育當局建立一套適合的認證機制,讓老師可以安心發揮教育專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