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論--扭曲設立本意的資優班入學試驗

 |2006.05.17
555觀看次
字級

中部四縣市上周六舉行國小應屆畢業生升國中資優班考試,約有兩萬四千人報考。周六所進行的只是智能與語文資優班考試,本周五還要進行數理資優班考試,報名人數也在兩萬人以上。

此次中部地區的國中資優生考試,凸顯了幾項值得重視的問題:

一、「資優生」顧名思義,乃是指在某方面(如語文、數理或音樂藝術)有特殊天份的學生,學校設「資優班」施以特殊的教學,期能達成「因材施教」的效果。現在居然有兩萬餘人報考,人人都覺得自己資優,而錄取率僅為百分之十左右。此一現象,已失去教育當局設立資優班的原意,事實上已成了變相的國中聯考,而將設立九年一貫制的國民教育原始精神耗蝕殆盡。

二、促進了補習風氣的死灰復燃。自九年制實施以來,國小的補習之風,至少延後了三年。兒童在國小六年中,至少可以遠離補習的噩夢,多少享受了一些「快樂童年」。資優班的興起,有些學童,自國小三年級起,就被家長送進補習班,接受填鴨式、或是鞭打式的惡補,小朋友的臉上再也看不到歡樂與嬉笑了。

三、資優班的目的,本是要針對某些學生特殊天賦,施以特殊教育,期能使他們的天賦充分發揮,貢獻社會。然而像這種類似聯考的方式,能夠進入資優班的學生,幾乎都出身補習班,腦子裡背誦了無數的模擬考題,錄取的學生又如何能期待他們能發揮創意,在其有興趣的領域中出類拔萃?

此外,李家同教授日前在媒體撰文抨擊各地舉辦資優班聯考,助長惡補歪風,至於無錢補習的學生,豈非註定前途完蛋?因此他呼籲政府應先辦「資弱班」,對弱勢家庭的兒童多點照顧。這是菩薩悲憫之心的呼聲,教育當局在面對「特殊教育」已變質為「能力分班」後,如何對那些學習能力吊車尾的小朋友,伸出一點援手,使他們不致沉淪,應是當務之急!

但站在家長的立場,想盡千方百計讓孩子進資優班,其用心實無可厚非。今天世界的知識競爭,已進入白熱化階段,未來人生貧富,往往決定於你能受到什麼樣的教育,愛子心切的父母眼巴巴希望子女進入資優班,還不是考慮他們的前途嗎?因為資優班可以享受較多的教育資源;至於將來獲得較好的出路,有無歡樂童年,也就無從計較了。

某位國中校長很坦白的道盡資優班的真相。他認為,資優班其實只是將「能力分班」化暗為明;不過是將責任歸之於家長的要求,而國中設立能力分班則只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。他這番告白確是目前教育的真相。從教育的本質而言,教改派的口號:「教育鬆綁、快樂學習」,當然是至理名言,教育,尤其是國民教育本就是要快樂學習,要談快樂學習就不能不鬆綁,不止不應有能力分班,也應因材施教,以釋放學生的創意。

但現在不僅設資優班,還採用最不合人性的考試取才,試看那些考題之僵硬冷僻,除了補習班可用密集的教學法,以幫助所謂的資優生達成入學目的外,可能真正的資優者,反而只能被摒於資優班外,望「班」興嘆!

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面,理想與現實的衝突,如何能獲致平衡,應該是教育當局的緊急課題,必須於最短期間籌謀出一個妥善可行的辦法,不能任由問題日益惡化,終致不可收拾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