叢林學院的出家眾同學,每個學期都要輪流司鐘鼓。開學第二周,我便被開牌上場。第一次司鐘,我很擔心自己司得不好,特別是大鐘的聲音,會反映出司鐘者的心情。
司鐘的時候,除了要仔細吟誦偈子,還要注意敲鐘的速度和力道。洪鐘初叩的第一個晚上,我便喜歡上度眾不倦、幾十年
來安住在本位上的大鐘。
在剛與柔之間,這座被幾百位學長司過的大鐘,似乎在向我傳授學長們的經驗,教我如何拿捏好每一個喚醒人們正覺的機緣。
位於大悲殿丹墀的大鐘,每天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。早上,祈願眾生「聞鐘聲,煩惱輕,智慧長,菩提生;離地獄,出火坑,願成佛,度眾生」。晨鐘與早起的鳥兒齊唱,較大聲且快。一天的開始,晨鐘的偈文鼓勵人們發出剛強的誓言:「伏請世尊為證明,五濁惡世誓先入;如一眾生未成佛,終不於此取泥洹。」
晚上的鐘,陪伴大眾步入寧靜與沉思,因而較柔且慢。當夜晚漸漸靜下來的時候,司鐘者彷彿與大鐘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。這時,「願此鐘聲超法界,鐵圍幽暗悉皆聞;聞塵清淨證圓通,一切眾生成正覺」。
司鐘除了是為眾生消災祈福,更是一門培養司鐘者柔軟心的功課。一個人要如何擁有柔軟的心?我想莫過於安忍的修習。《入菩薩行論》中,寂天菩薩指出,佛不會對我們生氣,因此無法讓我們修習安忍;醫護人員只想著如何幫助我們,也不會提供我們修習的機會。所以,為了修習安忍,我們需要一個生氣的人,否則無法將佛法付諸行動。
當擁有柔軟心時,無論他人對我們有多生氣,我們絕不會視他們為怨敵;相反地,會覺得他們仁慈而且珍貴,因為「這個人正在淨除我的惡業,他以此方式幫助我是何其的慈悲」!
星雲大師說:「人生不要靠武力,要靠能力。」懸掛在鐘樓的大鐘被敲打了無數次,它可曾抱怨過?柔軟心並非懦弱,實際上,它是剛強意志的展現。
當我們能用柔軟的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事物,就能像佛學院的大鐘一樣,無論被捶打了幾次,仍然能發出清淨的音聲,解除人們的痛苦,讓眾生得到安詳與自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