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益測驗與英國劍橋大學ESOL考試院,分別發表台灣學生英語表現報告,台灣七至十二歲學童的英語表現排名亞洲第五,超越世界水準,但高中至研究所階段,不升反降,還輸給日、韓,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認為是「奇恥大辱」。
多益測驗台灣區總經理王星威認為,台灣的中學英語教育多偏重背誦單字、死記文法,以通過考試為主,大學以上的英文教學則重視文學,忽略職場應用,導致學生程度不佳。
其實,台灣有問題的課程設計,何止英文,以最引以為傲的數理資優生為例,每年都能在奧林匹克數理競賽奪得獎牌,然而這些優秀的大腦,是怎麼訓練的,為什麼在中學以前成就如此高,後來卻少見在國際科學研究大放異彩?更沒有半個諾貝爾獎得主,是由台灣的教育體系栽培的。
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,台灣不論那一科目的教學方法都一樣,讓學生死背公式、文法、字彙,寫大量的測驗評量熟背答案,上理化課老師講課本,沒機會做實驗,上數學課老師只教解題技巧,不講解原理的推衍過程,國文史地公民更是教學生直接背課本,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。
總之,死背就對了,考上好大學最重要,但上了大學卻出現讓人好笑的情況,一堆學生抱怨功課太多,只想打混摸魚,如果有老師要求較嚴格,就讓老師在教學評鑑上難堪,不然就是選修學生少得可憐,但這些人卻想畢業後留學,也有不少人真的出國,反而不再混,以修畢外國繁重課程為傲。
追根究柢,恐怕是學生被折磨得只想逃避學習,以至於上了大學只想輕鬆,然而大學才是開始學習作學問的地方,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高中生,數理程度遠不如台灣,但大學以上學生卻遠勝。
教育最重要的目的,並不是讓孩子記死知識,而是教導了解、尋找與製作知識的方法,學習如何學習(Learn How to Learn),如此才可能在大量開放高等教育後,還能保持所有學生的程度。
所以,要提升學生素質,得重新設計所有課程與教學方法,引入生活化教學,以引導、啟發方式教育孩子。
神無月(台北市/教育工作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