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全力防堵羶色腥新聞,立委也提案立法防制,但我覺得,媒體亂象很多,必須全面整頓。
就以長期無解的交通問題為例,每年車禍超過十萬件,受傷人次超過二十萬人(千分之一),死亡人數也超過兩千,嚴重危及百姓生命安全、耗損國家資源。
但電子媒體記者每次訪問機汽車駕駛對警察取締交通違規的看法,只剪接符合「警察搶錢」的報導結論播出,卻鮮少訪問被超速、酒駕撞死或重殘的當事人及家屬,對警察嚴格執法的看法,因為這些人不會說警察搶錢。
如果媒體記者對警察維持交通秩序,已抱持了預設立場,三不五時的放送批判,挑撥民眾的不滿,如何能讓百姓信服警察的取締,及警察建立執法的威信?有愈來愈多警察執行臨檢勤務時,被汽機車衝撞受傷,是否就是這個原因?
這也不禁讓我想問,為何媒體寧可警察不取締,也不願意警察嚴格取締?會不會是媒體噬血,如果沒有重大交通事故,就少了許多可炒作的新聞?我雖實在不願意這麼想,可是想來想去,總是想不出媒體為何要屢屢盯上辛苦執勤的員警,指責取締違規是搶錢、擾民,卻不想如果民眾不違規,警察搶得取締的錢嗎?
況且,警察為了維持交通秩序,不但在尖峰時刻站在大馬路中間大吸灰塵指揮交通,還要到某些高危險路段,如高架橋、高速公路,以肉身在肇事率高的路段取締違規,然而,民眾非但不領情,媒體更不斷指責此舉是拚績效、搶業績、偷拍擾民,可是警察不是超人,也是血肉之軀,如果不是國人習慣不遵守交通規則,有需要每天搏命取締嗎?
對這類預設立場,且明顯引導輿論走向的偏頗報導,破壞了人民對警察的尊敬,只會徒增執勤上的困難,不利維持社會秩序,實在令人難以苟同,NCC也應該好好管一管。
在香港和好萊塢電影裡,每當電影中的人物違規,隨後就有警察出現並開發單,雖然世界各國以有限的警力,不可能真的一有違規就取締,但為何好萊塢與香港的電影,會安排這種情節,用意即在透過不斷放送訊息,無形中會讓民眾警惕,相較於台灣媒體的差異,值得大家好好思考。
Roy(台北市/社會工作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