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民署為了解外配與陸配生活情形,委託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協會做調查,在七百份調查中,高達六成的外配得工作,有些還是家庭經濟唯一來源。
更難置信的是,大部分未達政府規定的基本工資,有些雇主還否認學歷,所以外配的工作大都是服務生和作業員。
可是他們對收入低於基本工資,不敢發聲,也沒有勞動團體替他們爭取權益,他們為了保有工作,而隱忍下來。
外配求職或在職場的不平等待遇,或許可擴大觀察,試問,在政府辦理的短期擴大就業方案中,有沒有外配被政府機關任用?和本地人爭取就業名額,會不會因外貌、口音或學歷與技能證明不被承認,而被刻意打壓?
外配已是台灣社會的一部分,可是在融入和參與過程,仍被視為非我族類,卻不知若沒有這些外配,不論是人口老化、家庭照顧、弱勢家庭生計,都可能更惡化,甚至衍生更多的社會問題。
社會大眾改變思維吧,別再以自大心態分化族群了。
邱霞(北縣新莊/家庭主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