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皮初上小學一年級時,家裡多了一件「家事」,就是負責督促皮皮的課業。
記得那天,皮爸拿著皮皮的學校聯絡本,理直氣壯地說:「我是他爸爸,功課當然由我管,聯絡本該由我來簽名!」
皮爺、皮媽和我不吭氣,就讓皮爸教皮皮寫功課,享受一下「做爸爸」的威風吧!可是不到十分鐘,只見皮爸「奪門而出」,他說:「這些ㄅㄆㄇㄈ,我怎麼搞得懂!」
既然有人「退位」了,這次換皮媽上陣。由於皮媽是國小教師,所以筆順、坐姿、字距都有一套標準,這對剛接觸教育學習的小朋友是有點壓力,加上皮媽有時學務忙碌,回到家已錯過寫作業的時間,所以,又得換人了,這回,換皮嬤我上場。
我心想,憑我當過十年國中教師,又教出兩個台大畢業的兒子,我自己也念到美國碩士,教小孩功課,總不至於離譜吧!沒想到,當我坐到皮皮書桌旁,我們的爭戰於焉開始。
「你握筆的手不對啦!」
「這個筆畫跑出格子外了。」
「頭抬高一點,再抬高點。」
不到十分鐘,我和皮爸一樣地「落荒而逃」。我不知道我的耐心跑到那裡去了?我也不懂,皮皮為什麼掉著眼淚不要我教他了?
最後,該皮爺上場了!只剩「超級阿公」沒有被打敗。
皮爺非但沒被打敗,還教出一個喜歡寫功課的小朋友,經我多日從旁觀察,發現他真是有一套。
皮爺的招式如下:
一、養精蓄銳法:在帶皮皮寫功課前,皮爺多半先在床上靜寐個二十分鐘,當身心放鬆後,再來看功課,脾氣、心情都不至於受影響。
二、提前預告法:「還有五分鐘要寫功課了。」皮爺開始熱情地呼喚;一方面讓皮皮有心理準備,一方面用開心的語調提高寫作業的興趣。
三、愈短愈好法:皮爺掌握了儘量讓皮皮在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左右完成作業,必要時還安排中場休息五分鐘;奇妙的是,時間不拖長,小朋友容易產生成就感,也就不排斥寫作業,或預習功課了。
四、分期付款法:周末作業比較多時,皮爺允許皮皮分成二至三個梯次。例如:周六早上三十分鐘、晚上三十分鐘,周日早上三十分鐘;由於寫作業的時間短,皮皮反而很快完成了。
五、難易交錯法:把困難的作業和簡易的交錯進行。例如,國語作業寫了很多字之後,可以輕鬆背唐詩;寫數學作業之後背弟子規;唸英文之後畫圖,如此交替,讓皮皮覺得寫功課好好玩。
當我看到皮皮,一點也沒有「聽到」、「看到」、或「想到」作業就愁眉不展,不禁佩服起皮爺,原來指導小朋友寫作業也可以很有趣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