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四和主義 法水常流

星雲大師 |2009.12.06
1047觀看次
字級


「人間佛教是佛陀的本懷,佛陀所有的教言無一不是以人為對象,可以說人間佛教就是佛陀本有的教化。」星雲大師體悟佛陀本懷,以推動人間佛教為己任,數十年如一日。

○○九年十月十七日,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四屆第五次理事會議,在新加坡新達城會議中心熱鬧開幕,近四千位來自五大洲、超過三十個國家地區的佛光人齊聚一堂。十月十八日晚間在麗星郵輪處女星號上,星雲大師與佛光會幹部「坐船談佛法」,勉勵佛光人在實踐三好四給的同時,要以奉行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、社會和諧、世界和平,做為「人間佛教」弘傳的重點,而在這四個要點之中,佛光人最重要的任務是推動世界和平。

「推動世界和平」何嘗不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,閱讀版特別節錄大師演講內容,分享大眾,期盼全民為淨化世界而自利利人、同舟共濟,建構一個和平地球村。



過去的佛教如禪宗、淨土宗,禪,走進了深山古寺,為出家人所擁有,社會大眾很少有機會接觸禪修,好可惜。淨土宗走入民間、群眾裡,所以在家的信徒修學淨土的人很多,但是在家的信徒沒有道場,沒有辦法共修,念佛、拜佛也不容易。現在佛光會希望能把佛說的、人要的,無論是禪、是淨土,只要是歡喜的、快樂的、安全的,能夠增加人類幸福的「人間佛教」,讓我們不單是佛光會,普世的人類也可以來共同分享。

什麼是人間佛教?以下提出四點說明:

家庭和順是人間佛教

佛教有出家、在家二眾,出家眾以寺廟的生活為主,人數並不多,先撇開不談;在家的信徒很多,都有家庭,家庭最重要是以「和順」為根本。在家庭裡,父母和兒女要相親相愛,夫妻有緣才會生活在一起,也要相親相愛,甚至在一個家庭組織裡,還有婆媳、有兄弟、有妯娌,大家同在一個屋簷下,如果不和順,真是苦不堪言。

家庭是幸福的安樂窩,但是現在有很多家庭卻是苦聚。所謂苦聚,就是充滿猜疑、誤會、鬥爭、計較、比較,把好好一個家搞得烏煙瘴氣,在家庭裡面,最難的問題就是婆媳相處。人間佛教提出很好的辦法,就是彼此「跳探戈」,你進我退,我進你退,彼此有默契,探戈才會跳得好。

過去有一個家庭,男主人孝順母親,也愛他的妻子,可是婆媳兩個人簡直是冤家對頭。這個男主人很聰明,就跟媽媽說:「媽媽,我知道您不歡喜媳婦,媳婦確實不好,但我們既然結婚了,總不能才剛結婚就要離婚,這會給人家笑話啊。所以請媽媽忍耐一點,您待她好一點,一年以後,我再跟她離婚。」媽媽心裡想,一年很容易過去,待她好一點也不要緊,於是便答應了兒子的請求。

接著兒子跟妻子說:「老婆啊,我知道妳跟媽媽處不來,可是畢竟她是媽媽,我想拜託妳待她好一點,一年為期,讓我盡一點孝心,我們就搬出去,不跟媽媽住一起。」太太一聽也很高興。從此,婆婆愛媳婦,媳婦也尊敬婆婆,因為她們背後同樣有一個想法:「只要等一年就好了。」

一年以後,媽媽跟兒子說

:「兒子,媳婦好得不得了,你千萬不能跟她離婚啊!」媳婦呢?「丈夫,婆婆好得不得了!我們不能離開她,你要讓我盡孝心啊!」

原來,「往好處想」、「待人好」是多麼重要!因此,人間佛教,它就是對家庭等問題有許多另類的想法,可以促進家庭的平安、幸福、快樂。

社會和諧是人間佛教

家庭和順、人我和敬以後,這個社會就會和諧。大陸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先生倡導一句很了不起的口號「和諧社會」。

經常聽人讚美中華文化五千年多麼好,可是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,盡是鬥爭、殘忍、殺戮,殘酷的事情太多了。而且人口那麼多,種族那麼複雜,男女老少性格各有不同,要如何相處才能和諧?社會如何才會安寧呢?

前年(二○○六)在杭州,大陸佛教界舉行第一次「世界佛教論壇」要我發表演說,我在會場上講了一個小故事:

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,先生去上班、兒子上學去了,女主人就在家裡打掃,準備把垃圾拿出去倒掉。門一打開,看到不遠處有四個老人在寒風中走著,太太生起慈悲心,上前請四位老先生到家裡喝杯熱茶,四個老人聽了以後,問這位太太:「你們家裡有男人嗎?」「沒有,男人都上班、上學去了。」老人們說:「喔,沒有男人的話,我們不能去。」既然不能去,太太只好作罷。

中午先生回來,兒女也從學校回來了,太太就把早上的事情說給他們聽。先生聽了,說:「請妳現在再出去看看,就說家裡有男人了,請他們到家裡來喝杯茶、吃頓飯吧。」太太一聽,就出去找那四位老人,邀請他們回家。

走到靠近大門的時候,四個老人忽然停了下來,跟太太說:「我們有一個規矩,就是四個人當中,只有一個能進去。我們這四個人,一個叫財富,一個叫成功,一個叫平安,一個叫和諧。妳要請哪個人去呢?」太太想,只能有一個人進去,怎麼辦呢?還是先回去問先生吧。先生聽了,就說:「當然叫財富來嘛!」兒子在旁邊說:「我要成功!」媽媽說:「平安就好啦。」小女兒說:「我們找和諧吧!」爸爸一聽,決定聽小女兒的話,就請和諧老人吧。

於是太太出去向他們說:「四位老先生,我們家人決議,請和諧老先生進來喝茶。」和諧就邁開大步朝家裡走去,其他三位老人也緊跟在後面,太太一時反應不過來:「欸,剛才不是說你們只能有一位進來,怎麼其他三位也跟著進來呢?」走在前面的和諧老人說:「對不起,誰叫你們要請我?因為我們的習慣是,只要我和諧到哪裡,財富、成功、平安就會跟著我到那裡。」

所以各位佛光人,人間佛教本著「六和敬」的精神,共同推展「和諧社會」,把和諧帶到社會每個角落。只要有和諧的地方,平安、成功、財富都會隨之而來。

每一個人的面孔,都有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有的讓人一看就感到莊嚴,為什麼?雖然眉毛、眼睛、鼻子、嘴巴長得不一樣,但是只要和諧就是美麗。我們的腸、胃、脾、肺、腎、肝、心,五臟六腑只要和諧,身體就會健康。大家穿的衣服,有白色、黑色,五顏六色,但不管什麼顏色,只要合身、配襯得好,就很美麗。唱歌,不論是二部合唱、四部合唱;彈奏樂器,不論是吹笛子、敲琴鼓,不同不要緊,和諧就動聽。可見得不同的存在沒有關係,只要相互尊重、平衡,那就是和諧了。

人我和敬是人間佛教


除了家庭以外,人我也很重要。而人我之間最重要的,是「和敬」。大家知道,出家人又稱為「和尚」。所謂「和尚」,就是以「和」為「尚」。佛陀最初成立教團,即提倡「六和」主義:身和同住、口和無諍、意和同悅、戒和同修、見和同解、利和同均--經濟、利益、財政要平均分配,大眾才能過著「利和同均」的經濟生活。

「六和敬」雖然是僧團的生活守則,如果在家居士的日常生活也能運用這六種方法,就能擁有真正清淨和樂的佛化生活。所以,人我之間要「和敬」,大家才能快樂。

過去的叢林寺廟,同時住著幾百個和尚,他們有的來自三教九流,甚至做過江洋大盜,他忽然看破紅塵來出家,習氣很重。如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活在一起,難道不會天天打架、吵架嗎?不會,為什麼?因為叢林有制度,有一套叢林的語言,這一套語言,讓人要吵架也吵不起來。

記得幾年前我到中國大陸探親,我住的飯店房間門口都有保安、守衛。有一些親戚朋友因為多年不見了,特地到飯店來找我,每次我在房間裡,都聽到保安人員對他們喊:「你幹什麼的?」「我來找星雲大師。」他又再大聲問:「你找他幹什麼的?」我心裡想:「他找我做什麼還要你管?這分明是要吵架嘛!」

又有一次,我到美國訪問一所天主教大學,才進到校園,一位修女走上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:「請問我有什麼可以為你服務的嗎?」她不會劈頭就說:「你來幹什麼的?」這一句「有什麼可以為你服務」,聽起來就不會吵架了。所以人我相處,語言是很重要的。

佛教講懺悔,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究的「認錯」,肯懺悔,肯認錯,實在是很好的美德,是人間佛教值得倡導的觀念,更是和敬的關鍵。世界和平是人間佛教

佛光人最重要的,要推動世界和平。

第一次、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距離我們很近,每一場的戰爭都死了不少人,這就是不和平的結果。歷史上的殘殺太多了,舉例來說:過去秦始皇與趙國戰爭,趙國大敗,投降的軍隊四十萬人,主帥白起把四十萬大軍全部活埋。

滿清入關要攻打明朝,朝廷裡第一次就派了四十萬軍隊到山海關,跟努爾哈赤對戰,在一個禮拜以內,四十萬人全軍覆沒。

明末張獻忠、李自成造反,張獻忠在四川,因為四川人與他抵抗,他就把全城三萬人集合起來,對每個人說:「因為你們抵抗我,所以要處分你們,每個人砍斷一條手臂就好。」大家一聽,一條手臂被砍了,但至少還能活命,於是桌子擺好,每個人站在軍隊前把手伸出來,一聲口令下,三萬條手臂都斷了。張獻忠卻說:「咱們砍了他們左手,他們右手還是會反抗啊,不行,我不要左手,我要右手。」百姓心想:「糟糕,右手留著還能吃飯、做事,現在連右手都要被砍了……」結果,不但右手被砍斷,全部人都被砍死了。滿清入關以後,要派人到四川做官,卻沒人去,因為老百姓都被張獻忠殺光了,只剩下老虎在老百姓家的屋頂上跑。

我出生的那一年,是蔣介石和孫傳芳會戰的時候。據我的母親告訴我:「當時外面正在殺人,你就出生了。」我十歲,父親在南京大屠殺中犧牲,可以說我已經跟死亡有多次的相會。

後來國共戰爭,日子更加不好過了。戰爭的殘忍讓我體會到一件事情:「寧做太平狗,不做亂世人。」戰爭的時候真不知孰是孰非,老百姓小命一條,每天提心吊膽,隨時都準備著與世間告別。

因此,我們佛光人一定要宣揚佛陀的慈悲主義,佛陀的忍耐主義,佛陀的般若智慧,我們一定要用無我、慈悲、忍耐,昭告全世界,大家干戈永息,不要戰鬥,世界和平最幸福。

結語

佛光人一定要努力把歡喜布滿人間,把慈悲種植在每個人的心裡,倡導並落實家庭的和順、人我的和敬、社會的和諧、世界的和平。

人世間以「和」為貴,所以我們提倡「三好」、「四給」。所謂「三好」,身做好事,口說好話,心存好念;「四給」,給人歡喜,給人信心,給人希望,給人方便。我覺得佛光會每次集會,都應該提倡「三好」與「四給」,並對此隨時作好準備,提升力量,這個集會就很有意義。過去古人說:「把酒問青天」,我們今天則是「坐船講佛法」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