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桃花源出走

張雍 攝影‧文字 |2009.11.30
994觀看次
字級

這幾天遇見了朋友,都會問他們同樣的一個問題:「What's your new year's resolution」幾乎每個人都回答我,「太多了,不知道該從何說起……」,也有人想了很久,然後只簡單地丟下一句:「我不知道……」

二十六歲的捷克室友Adela告訴我,她想買自己的公寓,而且想申請台灣的獎學金,九月分計畫去台北工作,去蒙古旅行;很佩服她,她就是那種典型很有行動力,想要什麼就會做什麼的捷克女生。比如說,她最近開始上一些像Flash電腦動畫的課程,選修蒙古語,她的速度總是那樣地快,那樣地俐落。

我想我們之間有些共通之處,我現在正在經歷的生活歷程,她早在兩三年前的台北和四川,就有過這樣在異文化裡獨自生活的經驗。我也看過她當時拍的照片,相信她一定在那邊有過一段很開心的時光。只是看到現在的她,終日忙於布拉格查理大學中文系的畢業論文,同時還四處奔波兼英文家教或翻譯之類的工作。她的神情和照片裡那個俏皮地摸著熊貓的她明顯不同;現在的她,神情中總帶著一種挑戰現實生活的堅毅,看著她,再想想自己,說實話,我不知道,也無法確定一年或兩年以後的自己,會是什麼樣的處境……

我自己的新年願望又是什麼?

心裡頭夾雜著許多不同的聲音。「我想要長住在這裡!」我真的想,但不一定是布拉格,只要是某個遠離「家鄉」的地方。實在不清楚為什麼心底這股聲音總是那樣地強烈,如果只是單純的說││自己喜歡這裡的一切,自從第一次來歐洲自助旅行之後,發現歐洲是如此不同,這樣有魅力的地方,若只是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情節作祟,這樣的理由也未免太簡單;也不願意抽象地將原因歸咎於血液中的遺傳因子││家族裡兩位在二十多歲時便遠走他鄉,在美國白手起家,鮮少見面的叔叔……。

不想要太簡單,也不想要太抽象的解釋,再一次誠實地問自己到底是為什麼?心裡第一個舉手回答的聲音說道:「因為流浪是你這個階段必須作的功課。」

永遠記得二○○二年第一次來歐洲,便是拜訪布拉格,從機場往市區的巴士上,沉重的背包,加上布拉格盛夏炙熱的陽光,汗水不間斷地從臉頰上滲出,但迎面而來的涼風吹得人好舒服,一種從來未曾體驗過的舒適感,清新的空氣聞起來不太一樣。擁擠的車廂裡,我頭倚著車窗,望著外邊從未見過的風景,看著那群往不同方向走去的陌生人,車裡其他乘客用我完全不熟悉的語言彼此交談著,努力地在自己的感官知覺經驗資料庫裡,搜尋過往是否曾有類似的經驗可供參考……。

突然發現資料不足,也還是面帶微笑,繼續望著窗外這全然陌生的風景,告訴自己,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││自由的味道。小時候老人家常常告誡說,流汗又吹風,很容易感冒,我從來沒把他們的話當一回事,距離第一次來到歐洲三年後的今天,三不五時回過頭來看,極有可能我在當時第一次拜訪布拉格時便生病了。那股自由、清新的空氣,讓我開始對遠方的生活,徹底上癮,徹底著迷。

無意間「生了那場病」之後,二○○二年的暑假已近尾聲,剛結束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這趟生平第一次的自助旅行,我回到了台北。當時的我天真地以為,那只是一時水土不服所帶來的錯覺,文化的衝擊就像那些西方探險家第一次深入非洲叢林,被蚊子叮了一下後所染上的「叢林熱」,只要回到了家鄉,在熟悉的環境和妥善的照顧下,不久便自然會痊癒;當時我就是這樣認為的,只要回到了台北,重新回到原本習慣的軌道上,繼續認真工作,像周遭所有同年紀的年輕人,或是像父母、長輩們所期待的那樣,努力地工作,企圖找到那份抬頭標記著「美麗將來」的合約書,並準備簽名背書。

當時的我,有個要好女友,一份收入不錯富挑戰性且穩定的工作,十分照顧我的老闆,有時候會把我找去聊天,語重心長地跟我說,「聽著,這公司,遲早有一天是屬於你們這幾個年輕人的!」聽了以後的確很感動,可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,並沒有很開心……。

台北的工作,總是忙碌,大部分的時候,在辦公室加完班,已經深夜一兩點,一個人的辦公室,把音響開得很大聲,看著復興南路上往不同方向駛去的車輛,我好奇這麼多的車到底是從哪兒來,他們又要開往哪兒去?反覆地問自己同樣的問題……我從哪裡來,下一站會是哪裡?

與大多數人一樣,成長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小康家庭,父母有正當的職業,家庭氣氛和諧,求學過程也一路順利,當兵、工作也都沒有什麼問題。但我真的相信,當初第一次到歐洲的自助旅行,從布拉格機場往市區那一段路上的那一次吹風著涼,真的讓我生病了,而且病得還不輕。有一天凌晨三點,在只剩下我一個人的辦公室裡整理抽屜,無意間發現一本當時認識的捷克朋友給我的布拉格影視學院(FAMU)招生手冊,以及小心翼翼收藏著的、當時與捷克朋友們的合照,彷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,頓時驚覺,原來自歐洲旅行回來後開始工作的那段日子,只是我染上無以名狀怪病的潛伏期,直到我打開抽屜的那個瞬間,耳邊輕輕閃過一個聲音說道:「糟糕!……發病了!」。還記得,那個語調帶著奇怪的挑撥以及一種從來沒感受過的沉重。

就這樣,與老闆長談之後,我暫時辭去工作,看著左手手腕上「La vie est ailleurs 」(生活在他方)的刺青,背起背包,開始旅行。這一次,我真的很開心,如果沒記錯,這好像是我在來到這個世界二十多年後,生命裡頭一次,真正替自己所作的第一個決定。

雖然我知道前面的路充滿著不確定,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感所帶來的興奮,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,我迫不及待想離開這個與世隔絕的桃花源,即使知道家鄉是一座被稱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小島。

當時只想背著我的背包,帶著相機,存了大約夠半年使用的旅費,看自己究竟能走多遠。想看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,想知道大海的另一邊,腳下地球另一端的居民,他們的生活方式,他們的想法,究竟和桃花源裡身旁這群節奏快速,總是從一個地方趕到下一個地方的人,有哪裡不一樣?或者,影展時放映的那些歐洲影片裡的故事與情節,是否真如那些導演們所說的那樣?

生平第一次替自己作的第一個決定,就是我替自己開的處方。相信只要自己走得夠遠,看得愈多,也許,我的怪病也會有解……。

於是,我決定從這個桃花源離家出走。

當初的計畫是六個月,不知不覺在波西米亞的生活已邁入第六個年頭,一輩子有幾個六年?有時候也會搭乘當初第一次來到布拉格時所坐的那班機場巴士。還是一樣習慣頭靠著玻璃望著窗外的風景,陸續看到了窗外秋天、冬天,四季分明的布拉格景色,自由的空氣還是像當初那般清新,著實讓我感到平靜,總是看到當初那一個人背著行囊,剛出布拉格機場大廳的自己,那個眼神有點不知所措,心底海浪卻澎湃洶湧的身影。

接下來我想講的故事有點像電影,就像是有個人早已替我寫好的劇本,我只是帶著莫名的勇氣,就這樣與始終住在內心深處那個既好奇又喜愛冒險的小男孩,一起靜悄悄地溜進全然陌生的場景裡……。鵱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