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最新研究顯示,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數量雖是一百六十年前的十七點五倍,但地球仍吸收了近半數二氧化碳,顯示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原先想像的還高。
專家原本以為,隨著二氧化碳排放量暴增,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將會減弱,導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不斷累積。根據計算,地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一八五○年為二十億噸,但現在飆升至每年三百五十億噸。
不過布里斯托大學的沃夫肯‧諾爾博士發現,雖然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暴增,還是只有略多於百分之五十留在大氣中,其他都被地球吸收。這項研究完全奠基於實證的資料,包括來自南極冰層樣本的歷史紀錄,而非推論性的氣候變遷模型。
不過,諾爾仍強調,這項研究不應成為忽視氣候變遷危險的藉口,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比率已足夠造成溫室效應。
也有人擔心,一旦海洋和土地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呈現飽和狀態,未來可能無法再吸收任何二氧化碳。
另一研究認為,外界可能高估了因砍伐雨林所將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。這個由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所做的研究表示,砍伐雨林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比率,可能是百分之十二,而非百分之二十。
不僅如此,隨著南極冰層持續消融,南極的海洋植物正透過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對抗氣候變遷。「英國南極勘測」發現,南極地區的浮游植物在冰層消融區生長旺盛。
(吳佳珍/整理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