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又驚傳發現戴奧辛毒鴨,環保單位漏夜撲殺近萬隻鴨子,但之前是否已有毒鴨肉流入市場、被民眾吃下肚,民間環保團體和環保局的說法不一,民眾食的安全和國內食品安全管制,再演爭議。
這起毒鴨事件發生在高雄縣,有不肖廢棄物處理業者任意傾倒煉鋼後的廢棄物「爐渣」,爐渣中的高濃度戴奧辛因此汙染河川、土壤,造成養鴨場的鴨子因啄土習性,把戴奧辛吃進體內。根據環保署的檢驗結果,鴨場表土戴奧辛含量高達八十八皮克、鴨肉十一皮克,都遠遠超過衛生署規定的限值二皮克。
戴奧辛被稱為「世紀之毒」,早被確定是致癌與導致婦女不孕的毒物。這種可怕的毒物只會出現在毒物學教科書、研究論文中,只有毒物學者了解它,但台灣民眾卻耳熟能詳。因為,三十多年來,國內不斷出現戴奧辛汙染環境、食品的事件,民眾被迫學習一課又一課的「庶民毒物學」。
台南縣中石化安順廠的汙染事件,從民國三十一年到七十二年的四十多年間,該廠不斷排放含汞及戴奧辛等毒物的廢棄物。周遭好幾個里的居民中,數百人健康被嚴重傷害、甚至多人罹癌死亡。這個事件,也形成第一宗戴奧辛受害者集體要求國賠的案子,目前有近二百人提出法律訴訟中,接著同樣的汙染事件更屢屢出現,對國人健康造成莫大的傷害。
毒鴨事件也不是自今始,早在二○○五年有鴨蛋產地彰化線西的毒鴨事件、二○○六年台北縣林口發現有戴奧辛羊肉、二○○八年新竹出現戴奧辛牛肉。而我們也一再看到同樣的場景:官員不敢保證有多少毒食品流入市場、恐怕早已被民眾吃下肚。
台灣的面積並不大、人口也只有二千三百萬,為什麼各種食品汙染問題層出不窮?為什麼政府主管單位總只會在事後表示無奈。
戴奧辛的產生來源也相對有限,在國內幾起戴奧辛汙染事件中,很大一個共同點是,汙染源均來自高溫燃燒;大發工業區是燃燒廢五金、中石化安順廠是高溫煉製化學品、其他汙染事件則是來自煉鋼後的爐渣。根據環保署的調查,國內煉鋼廠產生的戴奧辛,占全國總量的八成以上。
環保署既然已經知道毒源,從上游嚴格管制遠比從下游的食品市場著手,更為簡單、有效。但何以戴奧辛汙染事件仍不斷發生?
日前發生在高雄縣的毒鴨汙染,民間環保團體早在二○○六年就發現了,一再向地方及中央環保單位反應、檢舉,政府竟然都沒有動作。直到受害者找上立委,環保署才採樣化驗,「驚覺」事態嚴重而採取撲殺動作。而在台南中石化安順廠汙染事件中,更被揭發經濟部、台南縣環保局等政府單位有隱瞞、包庇嫌疑。
戴奧辛被稱為世紀之毒,本該以最高標準嚴格管制,但在台灣,空氣、土壤、河川、農牧水產品中,隨時會出現它的蹤跡,該如何採取有效行動不是很明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