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社論》有待推倒的圍牆不只一道

 |2009.11.11
1228觀看次
字級

九日是柏林圍牆倒塌二十周年,三十國領袖齊聚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紀念,德國民眾不分東西,全都洋溢歡樂的心情,參加慶典。一千座巨型的圍牆骨牌相繼傾倒,為盛大的慶祝儀式劃下完美句點。

同一時間,巴勒斯坦活躍分子與外國支持者,開著一輛卡車,拉下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所築「以巴圍牆」的一塊,表達對以色列「種族隔離」的抗議。

人類歷史上的圍牆不勝枚舉,包括無形的和有形的,天然的與人為的。無形的圍牆中,以天然的國界最為明顯,包括高山、大河的阻絕,逐漸形成不同的國家與民族。而氣候、生活形態、習俗、信仰的區別,則同樣形成不同的國家與民族,更形成不同的宗教、文化、意識型態等。

至於性別,何嘗不是一種無形圍牆。兩性不平等的現象不絕於史,甚至被視為當然。現在部分國家、社會仍存在男尊女卑的觀念,部分伊斯蘭國家甚至婦女不能單獨外出、不能駕駛車輛、要穿著罩袍蓋住全身。

有形的、人為的圍牆中,最有名的是中國的萬里長城,它是因隔絕戰爭而興建,卻也是漢族與非漢族的民族界線、農業社會與游牧民族的界線。類似因戰爭而興建的大小城牆,在世界各地所在多有,城牆、圍牆同樣也帶來「種族隔離」、「經濟社會隔離」的效果。柏林圍牆是二次大戰的延續、冷戰的產品,「以巴圍牆」則是近兩年來的最新例子,是戰爭、更是種族的界線。

人類歷史上最恆久的無形圍牆,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對立,從十字軍東征以迄今天的美國、伊拉克戰爭,歷千餘年不衰;以巴衝突甚至可追溯至文明之初、基督教聖經時期,從摩西帶領希伯來人由埃及返回迦南地開始。

一九九四年,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、外長佩雷斯共同獲得該年的諾貝爾和平獎,象徵對他們締造以巴和平的推崇。隔年,拉賓卻在參加一場和平集會時,被一名極右翼猶太青年開槍刺殺。這個得獎與被本國人刺殺的矛盾,顯示無形圍牆是多麼難以拆除。

在人類集體記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分水嶺事件很多,柏林圍牆倒塌是其一。綜觀歷史,文藝復興是西方文化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,它拆掉了舊文化藩籬的無形圍牆,建立以人為本的文化。英國的工業革命、法國的大革命,甚至美國在廣島丟下的原子彈、人類登陸月球,也是畫時代的分水嶺,拆掉了一些有形、無形的圍牆。

促成柏林圍牆倒塌和東歐民主化的要角、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,在英國泰晤士報撰文指出,柏林圍牆倒塌帶來希望與機會,並為一九八○年代帶來喜悅的終曲。他同時呼籲各界,莫忘氣候變遷這道隔絕人類未來的「無形巨牆」,各國應再度發揮決心,拆掉這道牆。

由多元化的觀點出發,擴大對圍牆的定義,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圍牆,有些容易拆除,有些則橫亙歷史而不消,長存於人類內心而不退。

有待推倒的牆不只一道,譬如橫亙於工業化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、造成氣候變遷的元凶與被迫承擔後果的受害者之間,以及貧富懸殊差距。人類註定要在一切化為烏有之前,爭鬥不歇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