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棒打假球的痛心疾首中、在美國牛肉進口的爭辯喧囂裡、在政治揭發的真假莫辨中,夾雜著一條小小的新聞,卻讓人眼睛與心靈一亮,「混障」出書了!
「混障」是什麼東西?它是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的一個綜藝團體,是一支結合肢障、視障、器障、聽語障等多種殘障別人士組成的團體,是台灣首度跨障別的殘障表演團體。他們將自己的遭遇寫成了新書「混障是什麼東西?—混障綜藝團員的生命故事」,告訴社會這些擁有特殊才藝的身心障礙者,是如何勇於面對生命困境、衝破人生絕境。
明白之後不禁哈哈大笑,笑過之後抹一把淚,這些人面對生命困境,多麼的達觀、多麼的幽默、多麼的歡喜、多麼的爽朗,如果連他們都可以笑得如此燦爛,誰又有哭泣的權力?
龍應台最近寫了本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」,寫盡了那個時代的生離死別、顛沛流離,那是一個沒有笑容的時代。六十年過去了,龍應台發覺人們每天看見、聽見,被舖天蓋地包圍的,是電子媒體的誇張和聳動、街頭巷尾的挑釁和喧囂、醜聞弊案的揭發或遮蓋、意見菁英的各說各話,民主似乎墮落成只剩下政治操作的爾虞我詐;價值的混淆,是非的顛倒,社會互信的嚴重腐蝕。
我們成了不懂笑的民族,社會失去了笑的能力,尤其是政治人物嘴角,總是向下沈淪(生氣);少見向上提升(微笑),大家習慣以口水傷人,而不是笑臉迎人。台灣社會成了笑的殘障,「混障」比我們健康多了。
中國人其實是幽默的民族,《史記》《滑稽列傳》是最早的笑話大全。《太平廣記》五百卷,一百五十個幽默故事,收集在《諷刺》一章中,中國式的幽默,往往蘊含著人生妙理。
猶太人是愛講笑話的民族,他們認為只要開懷一笑,任何辛苦都會化為塵埃。猶太人深信笑話是睿智的產物、才智的煥發,愛因斯坦與佛洛伊德就是兩個愛說笑話的猶太人,常令滿座捧腹。愛因斯坦曾說:「我最憧憬的學校,就是所謂的笑話。」
讓我們一起來開懷大笑吧,社會不需要這麼多的仇恨;讓我們一起學習「混障」的達觀與幽默,政治不需要如此多的戾氣;「混障」一書笑裡藏道,所有善於笑裡藏刀的政治人物都應該來讀一讀。
黑格爾在《美學》第二卷中說:「真正的幽默,要有深刻而豐富的精神基礎」、「於無足輕重的東西之中見出高度而深刻的意義」,「混障」讓我們看見這樣深刻的高度,這種高度的幽默才是真正的「歡喜」。
林語堂說:「幽默是心靈的花朵。」如果台灣每個人都能讓笑在心中開花,那麼台灣就變成了一座大花園,盛開著笑語、招展著風趣、迎風著達觀、深耕著爽朗,每一朵花都笑得合不攏,讓歡喜布滿人間,不是很美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