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】「大陸學生勇於表達看法,常常在課堂上舉手發問。」薛丹琦說,相較於台灣大學生在課堂上的「內向不多話」,她發現大陸學生上課時特別愛發言、表達自己的看法,遇到不同意見的同學,有時還會「唇槍舌戰」一番。
不只如此,做報告也一樣,即使是小報告,很多博士班學生習於廣泛收集各領域資料、引經據典,希望建構出最有觀點的評論;上課以外的時間,研究室與圖書館是大陸學生最常去的地方。在她看來,多數大陸學生的自制力都很不錯,對於「學問之道」很有一套自己的方式與脈絡,只要時間到了就會自動自發去讀書,不會到考試前夕才臨時抱佛腳。
而隨著世界各國愈來愈多人湧進崛起中的中國,也讓大陸學生愈來愈關心國際事務,很多事情會嘗試從國際角度來出發,而不是只站在中國立場來思考。薛丹琦觀察到,大陸學生很注重中國在世界脈動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定位,很想了解外國人如何看待中國的轉變。
來自大陸的王婧也是體會良多。她表示,或許是受到改革開放的文化使然,讓大陸學生積極培養國際觀,除了主動吸收國際資訊,更希望多了解世界上正發生什麼事。
「只要有機會,很多大陸學生都希望能出去看看外頭的世界長什麼模樣。」打算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的胡宇陽笑著說,就像台灣早年流行的順口溜「來來來,來台大;去去去,去美國。」現在的大陸也正興起一股留學熱,有機會大家都想出去,反倒是他來台灣後,發現不少台灣學生對喝洋墨水乎並沒有那麼熱衷,讓他覺得很訝異。
然而,相較於大陸學生積極擴展國際觀,台灣學生也有讓大陸生稱讚的優勢。像是胡宇陽與王婧就對台灣學生源源不絕的多元創意印象深刻,對很多事情常有跳脫「制式化」的看法,讓人眼睛一亮。而剛來銘傳大學交流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胡蘇敏,則對台灣蓬勃發展的社團活動印象深刻,不但活動辦得熱鬧而且用心有創意,這方面是大陸生比較欠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