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一日起,各地醫療院所開始注射流感疫苗。所謂「流感」,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;一般會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百種以上,而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種。
病初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疲倦、流鼻涕、喉嚨痛、咳嗽等,有時會引起併發症,最常見肺炎、中耳炎、腦炎、腦病變、雷氏症候群與其他嚴重的感染等,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。
流感疫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,由於流感病毒時常發生變異,我國衛生署依據每年北半球之流感流行病學,以決定為下一年度的疫苗選用病毒株。流感疫苗的製造,是利用雞胚胎製程與細胞培養製程作成疫苗,透過肌肉注射方式,讓身體免疫系統發揮抗病毒的效果。
其保護力於接種四至六個月後可能下降,所以必須每年接種一劑疫苗。
流感疫苗的施打,極少發生嚴重副作用,有少數的人於接種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、紅腫,發燒、倦怠的輕微反應,但一般均於接種後一兩天內恢復。但若接種後有持續發燒、嚴重過敏反應(如呼吸困難、氣喘、眩暈、心跳加速等)及其他不適的症狀,應儘速就醫。
流感疫苗不宜施打的對象包括:
1、已知對「蛋」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者。
2、年齡6個月以下者。
3、過去注射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。
4、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。
5、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,宜予延後接種。
6、懷孕者是否接種由醫師評估。
7、對重金屬較不易排出的人。
完成疫苗的接種後,雖可降低感染流感的機會,仍有可能罹患流感,民眾仍需注重保健、充分休息與適度運動並攝取均衡飲食,以維護身體健康。
(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