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健康管理規畫

陳珮潔 |2009.10.10
1990觀看次
字級



牙齒必須陪伴人一生,擁有一口好牙,才能有好胃,也才能擁有健康和風采。因此隨著不同的成長發育期,人人必須做好口腔健康管理,才能長保牙齒及口腔健康。

根據胚胎成長研究,母親懷孕的第六周,乳牙的牙胚就已開始發育,在第五個月時,乳牙、門牙開始形成,因此在母親懷孕期間的健康狀況和營養,如發燒、脫水、藥物使用或不均衡的營養,均會影響小孩出生後牙齒一生的健康。

而一歲以前的新生嬰兒,口腔的知覺開始成熟。此時應注意營養的攝取、是否發育正常,整個組織先天異常的長期發現和矯正,以及乳牙的萌發,均應注意。

一歲到三歲的哺乳期、三至六歲的幼兒期,均應注意預防齲齒,減少糖分攝取,養成規律性的咀嚼,選擇足夠硬度的纖維和營養的健康食物,對味覺和腦部發育的促進有很大的幫助,偏食和不良習癖的改正,養成刷牙以及清潔的習慣,對一生有很大的影響。此外,每三個月應定期檢查,兩歲半起至青春期,每半年塗氟一次,也是很重要的工作。

青春前期應定期檢查顎口腔顏面發育情形,防止骨骼性齒顎顏面異常,如有需要應早期治療,並進行齒列矯正。換牙期應注意維護混合齒列期口腔衛生,避免不良習癖如偏側咀嚼,咬手指弄舌癖、弄唇癖以及以口呼吸,同時也應注意發音是否清楚。

青春期應避免口臭、社交及牙齒的排列問題,隨時注意牙肉的形態顏色是否異常,關心智齒的萌發和埋伏齒,隨時觀察顎關節疼痛,或顎骨齒列之發育情形。

二十歲至四十歲,就要開始預防牙周病。口腔定期保養與治療,婚前和懷孕期之檢查與維護,及年長後之自信、咀嚼疼痛不適,牙齒顏色、排列,唇形、嘴形、美觀與影響社交行為之注意。

壯年期的牙齒保養之道,在於能否擁有自信的笑貌、正常的咬合,外貌的恢復,咬合崩壞的防止,是否有牙疾影響咀嚼發音,在同年齡層的親友中,是否屬於健康族群,是否有顎關節、後頸、肩背和偏頭痛的困擾,是否有全身健康的問題,下半臉是否有變成嘴角下垂、口唇左右上下不對稱,如果有,均是咬合崩壞的徵兆。

老年成熟期要能自在地享受食物和語言表達,而健康的牙齒是均衡營養攝取,防止腦部心智退化和晚年生活品質的最大保障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