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研究發現小時候常有糖吃的孩子,長大後較容易有暴力傾向,研究分析認為原因可能在於當孩子長大後,發現「糖」取之不易,又缺乏調適能力,所以容易出現暴力行為。
在少子化下,現今出現了許多「直升機型父母」,不僅孩子要什麼給什麼,無限制供應孩子「有形的糖」,同時怕孩子吃苦、受委屈,更在生活上把孩子呵護得密不透風,亦過分供給孩子「無形的糖」。
筆者就曾目睹父母將毫無病痛的孩子直接載到教室門口,再幫孩子把書包拎至座位;更曾多次聽聞有家長因不滿教師安排子女打掃廁所,而到學校抗議的事。像這樣過分保護孩子,在無形中造成了孩子養尊處優的性格,更剝奪了孩子為自我負責的機會,這樣的小孩長大後,恐怕不只是出現暴力傾向,甚至會連謀生的能力都有問題。
《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》一書即指出「要預測一個人未來成不成功,能不能延遲享樂是很重要的指標」,其實在某部分亦應驗了英國的這項研究,在少子化的現代,父母愛護孩子是必然的,但也應該了解在孩子的童年過度餵養「糖分」,是對孩子未來的傷害。
李悅(南縣學甲/教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