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藥師因在個人部落格發表數篇解析藥品的文章,以回應網友的諮詢,卻被藥商提出妨害名譽告訴,藥師以公開道歉了事。輿論對此事的討論大都聚焦網路的言論自由,但本案顯示民眾對藥品資訊的不足,必須上網求助的現實,值得政府正視。
據民間藥事品質改革團體新近的調查結果,發現國內有百分之六點三的藥師,在沒有確認病人姓名前即交付藥劑,有四分之三的藥師不會主動告知民眾藥品禁忌、副作用、服藥應注意事項及剩餘藥品處理方式。
另據中央健康保險局的統計,國內每名藥事人員的每日平均調劑處方多達一百六十五張,不僅遠超過門診規定的一百張,及新制醫院評鑑門急診規定的七十至八十張,更高於美(三十張)、日(四十張)等國的藥師調劑量數倍之多,超負荷的調劑,顯然是藥師無法善盡指導病患正確使用藥品責任的主因,而相關研究結果指出,每小時處方調劑數量與調劑錯誤成正相關,可見有必要實施藥師的合理調劑量制度。
衛生署曾於九十四年召開「研議藥品合理調劑量相關事宜會議」,達成政府應盡速建立實施藥品的合理調劑量,以提升藥事人員執業功能、服務品質的共識,但衛生署迄今未建立合理調劑量制度。
呼籲衛生主管機關正視民眾因用藥知識匱乏,所產生的困擾與付出的代價,修正現行法規,將藥師每日合理調劑處方數量,列為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的具體事項,以期維護民眾用藥安全。
趙麗雲(台北市/立法委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