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環保團體以研究報告指出放生不環保、破壞生態。放生早就引人非議,各單位呼籲多年,不但未見收斂,反而變本加厲,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,台灣每年放生至少七百五十次,真是個恐怖數據,代表每天都有團體放生,違反自然法則。
放生的涵義在於幫助失去自由,或將成為盤中飧的生命,是以慈悲心而行的善業,不是為一己之私的福德,有其因緣而非特意製造,這是過去佛教提倡放生的目的;但如今放生成為有組織、計畫、儀式,及集團性、企業性的商業活動,已扭曲變質,成為求福添壽的管道,助長了有所求的貪念,慈悲觀被無知和虛妄蒙蔽,失去了原意。
梁武帝興塔造寺,成就種種佛事,達摩祖師告知並無功德可言,主要是心念為要素,無「三輪體空」的實踐與證悟,只在外貌的形式著墨,都是世俗的表象。
放生也是如此,況且從捕捉、購買到儀軌,從種類、野放到善後,每個環結都易造成生態浩劫,後果卻由全民承擔,這豈能稱為慈悲?保育團體大聲疾呼注重生態維護,傳媒一再報導放生錯誤,為何信眾卻仍執迷不悟,難道只為求個人功德,就可違犯法令,破壞眾生居住環境嗎?
呼籲有正見的佛弟子應覺醒,放生基本上就是「放死」,正信的宗教是不會這樣做的,請拿出般若智慧想想,若光靠放生就能獲得無上功德,佛法豈不太廉價了?請深思放生的意義,為生態環保、為護持正法,不要再執迷不悟。
妙雲(嘉縣大林/研究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