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籃球怎麼拿來當排球打呀?」第三十六屆永信盃全國排球錦標賽甫落幕,其中,有一項新興的運動讓人很好奇。「排球怎麼變大啦?」原來是正在台灣發芽的軟式排球。
「傳統排球球體堅硬,打起來容易造成手部疼痛,尤其女生細皮嫩肉,很難享受「玩球」的樂趣,致使初學排球的人,心生畏懼而裹足不前。」淡江大學學生Wendy說。
起源於日本,並迅速在各地受到歡迎的軟式排球,因重量輕、體積大、球體質地柔軟,使得它不受性別、年齡、技術水準的限制,且因學習更容易,因而逐漸被大眾接受。
軟式排球表面為橡膠,裡面是海綿,使得球速、衝擊力等大為減少,避免擊球或接球時,產生痛楚或受傷,小朋友能輕鬆學習排球。
體育老師蕭潔華指出,「推廣軟排目的,就是要先吸引小朋友對排球這項運動產生興趣,簡單的規則及技巧,讓對排球有興趣的學生,輕鬆踏出第一步。」
蕭潔華說,正規的排球比賽很重視如「持球」、「過網」等細節,而軟排對各項技術的規範性及要求,都較正式排球比賽來得寬鬆,「因此小朋友在學習時較沒壓力。」
另一方面,軟排對場地要求也沒有太過嚴格的規定,無論室內或室外,只要有一塊空地及一張繩網就可「開打」,所以軟排除了有小學組外,更可以有親子組,甚至老年組的比賽。
蕭潔華強調,由於排球運動對選手身高有一定要求,但青少年大部分是在升上國、高中後才開始發育,軟排可令有潛質的小朋友,從小就得到排球的基本訓練,為他們在升上中學後,接受更好的培訓,並成為出色的排球選手,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對於軟排和正規排球之間,蕭潔華這樣形容,「就像小朋友,小時候時要吃粥,長大後候就要吃飯。」不過,無論是吃粥還是吃飯,目 的都是希望,讓更多人喜愛排球這項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