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明集】子女在不遠遊

楊昌年 |2009.10.02
1093觀看次
字級

台師大國文系四四級同窗四十人,情誼深厚,畢業後每年聚會、出遊。最初一輛遊覽車,沒多久就膨脹到二輛,估計以後怕不要三車、四車,又警覺到那是「杞憂」,孩子們大了忙著去跳「踢死狗」,對大人們的玩意兒興趣缺缺。平常老黏在身旁可愛的小不點,不知何時,忽然間拉開了距離,雖然不無甜蜜負擔減緩之後的輕鬆,但也有著往日不再的惘然若失。

有一年,去了竹圍海水浴場,成年男女們手拉著手,圍成一處安全水域,讓我們的孩子們在圈內嬉遊。有人大歎說這是「子女在,不遠遊」,是呵!我們可都是名副其實的「孝子」、「孝女」咧。

而我正是「孝女」之一,女兒小時吃飯不爽快,要餵,拖拖拉拉地一頓飯要吃上二、三個小時。當時曾想,要是有「餵飯機」什麼的,家家戶戶都會置上一台。還好這種日子總會捱過去的,她們長大了,結婚了!換她來當餵飯機了,看著她耐心地一口一口餵她的兒子,我對她說這是「報應不爽」,也虧她還記得幼時的磨菇蘑菇,沒否認,只是靦腆地笑笑。

我們孝順自己的子女,以此來報答父母孝順我們,也許這就是孝道的新解吧;又或是動物護雛的天性原型;更或是人生循環性的定則。

朋友中有幼時孤苦而特能善盡父母職責的,他(她)們的解讀是:「盡力照顧子女,使他們快樂成長,以他們的所得來酬報我當年的所失。」喔!原來是這樣變型的補償,全然無怨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,相信那付出之後的回饋,不只是成就的快慰,更且有薪火相傳的可期吧!

人生行事,又常如「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,擁有時不知珍惜,失去時憬悟已遲,父母子女是如此,師生之間亦然。筆者就曾因感念師恩,慚愧未報而歉疚懺悔,只怪自己當在絳帳春風未冷之際,為什麼不曾多做一些使他高興、喜慰的事?等到我自己重蹈師門覆轍,遭遇感受再度循環,師大的學生們直到四年級試教之後才開始懂得一些,他(她)們對我說:「我們現在才知道老師的辛苦,開始要來對你好一點了!」我總是笑著說:「不必了!留著去對你們的學生吧!」

(本專欄每周五刊出)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