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網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,根據成功大學針對全國大學生為母體的一項調查顯示,大學生每周平均使用網路時間為二十二點四五小時,相較於美國大學生平均使用八點三九小時,有上網時間過長的現象,這批將生活和娛樂完全移居到網路上的青年,因失去與真實世界的聯繫,被稱為「隱蔽青年」(hikikomori)。
在日本,隱蔽青年是指繭居自己世界裡,不與外界互動,可能藉網路、漫畫隱蔽自己的一群人。
日本心理學家估計,在日本大約有一百萬個「隱蔽青年」,有的只有十三、四歲,有的已經關在房裡長達十五年,男性占八成。
在香港,投入隱蔽青年救援工作的基督教服務處估計,全香港約有六千名隱蔽青年,年齡由十三歲起,隱蔽期從兩個月至三年不等,這些人有包括「寡言,害怕與人接觸和上學,整天玩電腦、生活日夜顛倒,自困一角,甚至不與家人同桌吃飯」等行為。
研究顯示,「隱蔽青年」產生的原因,多半與單親家庭、校園暴力、升學壓力、經濟蕭條到沉迷網路遊戲等有關,要協助「隱蔽青年」走出電腦牢房,就必須找出「隱蔽青年」的個別成因,才能對症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