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載健保局有鑑於老年人多慢性病,上醫院經常不只看一科門診,既浪費時間又重複拿藥,浪費健保資源,而且藥吃得太多,容易造成身體負擔,將於十二月起推動「整合照護門診」,到時患者「一次掛號、多科看診」。

整合門診能使集多種慢性病於一身的病人,省錢省事,也可避免浪費健保資源,但因為對醫師、醫院沒有好處,醫界有反彈聲浪。
有醫師指出,醫師收入端視門診病患數量而定,整合門診將會減少看病人數,有的醫院甚至認為,整合門診成本過高,「不會賺錢」。
然而,整合門診並非要醫院所有門診都改整合,而是對特定人口族群(六十五歲以上,有多種慢性病患者)推出的特別門診,醫院只要花點時間統計符合資格的病患,按照需求為此類病人建立整合門診,再輔導病人轉看整合門診。
此外,初期可只針對固定拿藥的一般慢性病患,有特殊需求的病患依然可改掛個別門診。
如果醫院只想守著醫療體制不變,以既有的計算成本效益模式看待新制度,自然會有無法獲利的結論,而且是否真的「不會賺錢」,在沒有實證前就逕自判斷,除了社會觀感不好外,也會讓人覺得,醫院、醫師是最強調實證、研究結果,為何碰到有關自己利益的事,就逕自以理所當然來解讀?
況且,健保局的計畫也只是減少部分重複用藥的浪費,難道醫院、醫師已淪落到為了多賺一顆藥的錢,罔顧病人對藥物的承受力,寧願讓病人重複用藥,也不願意少賺幾塊錢?
筆者以為,整合門診勢在必行,而且愈早施行、且施行成效良好者,愈有機會獲利。
因為,隨著人口老化,未來將有愈來愈多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病的患者,也會有不少病患沒有時間耗在排隊,如果醫院願意推出整合門診,讓他們不必奔波、花時間排隊、浪費錢與身體健康,病人將會選擇整合門診。
有醫師說,台灣人有追名醫看診的現象,若整合門診的醫師分量不夠,很可能沒人願意看診。既然如此,那就把名醫納入整合門診團隊,再者,就算一時沒有夠分量的權威名醫,醫院也可培養,畢竟,整合慢性病門診是著眼未來。
為增加醫院的意願,建議健保局制定推廣期間的補貼措施,醫院設立整合門診,就有一定的補貼,等制度上軌道後,再逐步廢除補貼;總之,只要有心,絕對能找出整合門診的利基,達到醫病與健保三贏。
Roy(台北市/社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