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心靈的敬重

白先勇/文‧張照堂/攝 |2009.09.24
1099觀看次
字級

那時候是六○年代,我們辦《現代文學》,有聚會都在明星咖啡屋,同時陳映真、尉天驄等人也在那辦《筆匯》,兩邊的作家,才開始認識。所以明星咖啡屋對我們這些六○年代的作家是別具意義的一個回憶,像一種依歸、一個立足點一樣的地方。那時武昌街下面還有周夢蝶擺書攤,賣的就是我們兩本文學雜誌和一些詩集,沒什麼人買,所以我們一有聚會就叫他收攤上來,真有點文學沙龍的味道。

開始時我是在文章上面認識陳映真的,他那時在《筆匯》上已經有文章發表,像是〈麵攤〉、〈我的弟弟康雄〉等,他這些早年的作品,對我而言很有吸引力,一種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情緒,很動人、很吸引年輕讀者。他一來就有「文體家」的氣勢,文章中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性。我很想認識這個人,希望他在我們雜誌上投稿,後來經由姚一葦先生引薦,他真的來雜誌投稿,我們也開始了很長一段時間以文會友、因文結緣的關係。

《現代文學》於一九六○年創刊,在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五年的這幾年間,陳映真投稿了許多篇小說在我們雜誌上,是《現代文學》很重要的作家。《現代文學》的特質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園地,那時我們每個人的文風都迥然相異,可以說和而不同,大家各寫各的;但陳映真還是很獨特,他有他自己引人入勝的聲音,帶人進入有點憂鬱、感傷、又有著些落寞的境界當中。

他的文字直指人心創痛處,也因為他以非常認真、嚴肅的態度看待人,尊敬人的苦痛,所以在他寫〈將軍族〉、〈那麼衰老的眼淚〉、〈一綠色之候鳥〉、〈文書〉的時候,都可以感到他有一種對人———尤其是對弱小人物———特別的憐憫,那是他的胸懷,也是他文章最感人的地方;在〈將軍族〉當中,他描寫一個外省老兵與台灣最底層、最受欺凌的女性結合,最後兩個人殉情式的結局,陡然將境界提升至高,可以說是一個台灣的寓言,在這麼早的年代,他便將台灣外省人與本省人的一種情結描寫得這麼驚人。

後來我們出版一本《現代文學小說選集》,由歐陽子主編,我們就都不約而同將這篇選為他的代表作,可是我覺得他其他的幾篇東西,比方說〈一綠色之候鳥〉,寫出當時知識分子的落寞;〈山路〉當中對於政治理想的失望,都非常貼近台灣的現實;〈文書〉、〈我的弟弟康雄〉裡面則有著相當的死亡象徵。

死亡是他相當關切的一個題目,他是一個基督徒,又是社會主義者;社會主義理應是個無神論者,因此這中間的矛盾,我想可能也造就了他這樣的一個藝術家———一個人若是沒有矛盾,就很難成為一個藝術家,而他似乎又常常在這中間擺盪:宗教的超越、社會主義的世俗性。陳映真又是個極富浪漫情懷、極理想主義的一個人,這樣矛盾的因素加總起來就構成了他小說中的一種張力,文章最後經常要解決的就是死亡、昇華,像是〈將軍族〉當中的超越,就是他小說中深刻的地方。

他對人的創痛感受很深,所以有時候我想也許他自己寫出來的文章,是他的不能承受之重。他看著社會上這麼多的不平、痛苦,要怎麼去拯救?靠社會主義、靠人的政治,可是人的問題人最後不能解決,就只能歸天,要向上帝來求解答。我記得他說是他父親跟他講的,叫他要做一個上帝之子、也要做一個中國之子,所以這是他的中國情結———他的中國是長江黃河的幾千年,以及二十世紀的魯迅和五四運動,那是他的認同。魯迅對他的一生、他的文學可能都影響很大,而且他又念西方文學、對日本文學的涉獵也深,所以他的文章也會有一點日本情調。他的文學風格因而是相當複雜的組合,他且能將這些組合全都變成他自己,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,台灣文學應該要給他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。

總之那是個到現在都還很值得懷念的時代,我個人跟他關係很特殊,他只來過我家一次,後來他坐了政治的牢,我又留學去了國外,就沒有什麼往來的機會。但我跟他有一種文學上、心靈上相互的敬重。我與他信仰不同,無論是政治或者宗教,各走各的道路,但是相知相惜。對我而言,我相當看重這份關係,彼此的關切都在默默之中。

那個年代很多人喜歡他的〈我的弟弟康雄〉,講一個虛無主義的年輕人,現在看還可能有些別的意義在。那些他早年的小說我也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該看,至於較後期則像〈最後的夏日〉、〈六月裡的玫瑰花〉等諷刺小說也滿有意思,〈鈴璫花〉、〈山路〉等也相當重要,我覺得是他寫得最好的幾篇。其實他的作品都很值得看,只是這幾篇可以先看。

陳映真是一個文學家、藝術家,他忠於他自己的文學,這些都會大過政治、超越政治。因為他對文學有心,所以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,他的小說成就最後會替他做定位———外在的政治社會是經常在變動的,今天的真理明天就不是。但文學有一個永恆的真,至少我自己相信陳映真寫的是一個人性與人情、對人之觀察,因此他的小說寫得最成功也是寫人。像是魯迅或有自己的政治信仰,但他在寫〈吶喊〉或〈徬徨〉的時候就是一個藝術家。所以我尊敬陳映真,他有他的信仰與追求、有他的一往情深;小說很複雜,因為人生也是複雜的,但他的信仰很單純,因為越單純的信仰越會激起我們的激情,所以他小說中一個重點在基督教信仰的情操。他出生於基督教家庭,那宗教性的博愛精神也是他小說中珍貴之處。

歸到最後還是要說,陳映真真的修煉出很特殊的文風,他的文字就是他的才華、他的敏感、他的詩意與抒情———憂鬱、悵然,都是他文字上動人的地方,年輕讀者應該會很喜歡他那濃重憂鬱、浪漫情緒的文風,這是他很大的成就。

(韓良露採訪,黃詠梅整理)

(轉載自白先勇,〈文學心靈的敬重〉,《文訊》二八七期,二○○九年九月,頁五○-五二。)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