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高鐵公司負債四千六百多億元,載客量不如預期,營運陷入空前危機,在政府主導下,董事長殷琪將辭去職務,由官股代表歐晉德接任董事長。我們認為,政府接手高鐵,必須好好整頓高鐵財務,不能毫無條件由納稅人承接爛攤子,原始股東亦應負起應負的責任。
二○○七年三月,高鐵在國人的期待下風光通車,開啟了台灣南北一日生活圈。經過十年的漫長工程,這項全球最大的BOT案能夠完工通車,的確不容易,高鐵通車後每月載客量僅八萬多人,只有原來預估的三分之一,每月尚需負擔龐大利息支出,在先天不良、後天失調情況下,高鐵陷入更大的危機。
高鐵通車迄今二年半,累計虧損已達七百億元,相當於虧掉三分之二的資本額。今年七月以來,高鐵與銀行團不斷協商進行債務重整,包括降息與借新還舊。不過,高鐵營運虧損累累,原始股東卻不願拿錢出來增資,使得銀行團不敢再增加貸款,高鐵財務更亮起紅燈。
回顧當年台灣高鐵團隊開出「政府零出資」條件,成功取得這項全球最大的BOT案,事實上開了政府一個大玩笑。過去十二年來,高鐵公司歷次增資困難,均由政府及時伸出援手,由國營事業、公股行庫、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等機構參與增資,迄今政府相關持股達百分之四十,已成為最大股東,也使得這項BOT案完全變了調。如今高鐵財務出現危機,政府被迫接手,外界質疑五大原始股東,幾乎吃定了政府。
目前高鐵每月二十多億元營收,年底還本資金缺口高達一百三十多億元,財務危機成為引爆高鐵董事會改組的導火線。政府接手高鐵的經營權,雖然是不得已的選擇,不過,這些年來外界質疑聲浪未曾間斷,政府身為高鐵最大股東,竟然未在董事會中掌握多數席次,如今高鐵財務嚴重惡化,顯示政府相關單位未能負起監督責任。
耗資五千億元的高鐵,毫無疑問是台灣最重要的交通建設,政府有責任確保其維持正常營運。依交通部的計畫,未來董事會改組,官派董事長進駐高鐵,銀行團較有信心,透過行政安排可以順利完成債務重整,解決高鐵短期的財務壓力。高鐵的資本額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,並非僅撤換董事長即可解決問題,政府接手後,真正的改革才開始。
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,國外處理這類「大到不能倒」的公司已有先例。今年六月初,負債高達一千七百六十億美元的通用汽車向法院聲請破產,成為全美最大製造業破產案,不過,四十天之後,通用汽車採取變賣資產、大幅裁員與關廠等瘦身等措施,很快東山再起。歐巴馬政府挹注五百億美元資金,取得六成股權,新通用的誕生也為歐巴馬贏得掌聲。
目前台灣高鐵的財務雖然亮起紅燈,但還不至於走向破產,政府只要有決心與魄力整頓,高鐵仍可浴火重生。政府接手高鐵之後,必須好好進行整頓,加速站區開發,採取必要的減增資計畫,原始股東也必須負起應負的責任,不能讓全體納稅人變成受害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