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歸原始 樂在田園

李碧華 |2009.09.18
1008觀看次
字級





黃樂眉到鄉下種金針,親近泥土,圓了田園大夢。李碧華攝



小時候聽到種田,「逃得比什麼都快」,許多人年過半百竟回頭想念「歸田鄉居」。對農人而言,沒有「blue Monday」,因為每天都是工作日,每天也都可以是假日。一旦進入一塊土地,成也是經驗,敗也是經驗…

今年是農業發展條例修正案通過的第二十年了,買賣農地的大門從一九八九年一開,台灣自建屋舍數倍成長,黃樂眉隨著這股風潮也來到台東,到鄉下買地蓋屋也種金針,圓了田園夢。

「我爸爸以前種田,打著赤腳割稻子,小時候覺得很可憐,沒有鞋子穿。」要苦,不能苦孩子,已入中年的黃樂眉當年沒有受到苦,從日本拿了企管學位後回鄉見父母,想法大轉彎,突然覺得赤腳農夫好幸福呀!自己的一雙腳被圈限在人工的皮革與塑膠中,爸爸卻日日親近泥土。

赤腳農婦聞到泥土香

她又看到媽媽晚飯後拿扇子坐在屋前乘涼,沒有轟隆轟隆的冷氣響,小貓靜靜伏在腳前,她看得癡了,回台北後就打包家當,一家四口移民台東,這一幌,也快十年了。

「夏天不必因躲冷氣多穿一件,冬天也不再因暖氣太熱而脫外套。」找回四季的正常輪轉,她這城市鄉巴佬也開始打赤腳,泥土的芳香透過腳底傳遍全身,她每天都元氣滿滿。

身為四個孩子的父母,捨棄華麗的醫師及醫師娘外套,陳惠雯也拉著日本丈夫回歸大自然,追求真正的身心靈健康,而十幾年來,家人也能不打針、吃藥,就得到健康的身體 。

「畢竟,要成為怎樣,都是自己的選擇,繼續為了得到更多錢而販售自己的青春,還是趁不太老,趕緊圓夢。在何時開始踏出那一步?只有自己,才能決定未來。」她說。

尊重自然來培育作物

對陳惠雯而言,這一輩子,也許過了一半,但這半輩子最精采的部分,都是帶著一家人能得到幸福而活的日子。什麼是幸福?「不繼續傷害地球、不給孩子們吃有毒的食物、擁抱大自然,在泥土中打滾,生命自然有了很大的轉變。」

所以,她到三芝蓋起大屯山自然農莊,做現代陶淵明。在農莊耕種,她不使用除草劑、農藥,適度添加自然草、葉所製的堆肥,以潔淨的土、乾淨的水及適度的陽光這三元素,加上生產者感謝及尊重自然的心來培育作物。

前些日子,一個前輩跟陳惠雯談到農夫生活,他說:「對農人而言,沒有「blue Monday」,因為每天都是工作日,每天也都可以是假日;計算時間,也不是幾點打卡,幾點下班,畢竟每天的日出、日落時間不會一樣,沒有領薪日,失去「月」的感覺;剩下的只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了!

「的確如此,告訴我們冬天將盡的,是茼蒿抽高的花苔,是田間突然湧現的鼠麴草。」她羨慕印地安人,也喜歡原住民,因為他們是懂得自然語言的一群,帶著孩子,走出水泥叢林,不是到過度裝飾的遊樂區,而是山林小徑、溪谷岩間,或者自己的菜園,摸摸土、聞聞泥土的香氣,探尋當季小野花,然後銘記這自然的美好。陳惠雯想,每個人日積月累,應能進而理解,自己身為地球上眾多生命的一份子,是一件多麼難得的幸運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