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院長劉兆玄在莫拉克風災滿月時宣布內閣總辭,除了讓各界錯愕外,對於他的勇於負責及不戀棧的風格也表示肯定。在記者會後半小時,總統府隨即宣布由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、桃園縣長朱立倫接任正副閣揆,算是全面回應各界對馬政府救災不力的怨氣。然而,可以預期的,新閣的挑戰才開始。
馬政府由於救災不力遭各界批評,針對各界要求內閣改組一事,馬總統日前記者會表示一定會在九月間處理,原先並沒有打算全面改組,只預定換幾位與救災相關的部會首長。但民意不斷反應小幅改組無法回應民怨、也無法因應未來的變局,才會有內閣全面改組的決策。
劉內閣的成員幾乎沒有受過民意的洗禮,以致會有外交部拒絕外援、行政院官員風災之夜還到飯店晚宴的情事;財經首長也都是過去李登輝時代國民黨的老官僚,作風不但沒有創意,也和民意脫節。馬總統和劉揆的民調都跌落谷底,尚不如民進黨執政時。年底縣市長選戰即將到來,如果不妥為因應,在這第一戰就會失去民心。
內閣全面改組是馬總統挽回民心的第一步。吳敦義和朱立倫都出身民代,擔任過地方首長,經過民意洗禮的中壯代政治人物,應能迅速回應民意需求。然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政治性格,吳敦義在立法院被稱為「孤鳥」,「在立法院會幫他說話的朋友,可能五根手指頭都不到。」民進黨同僚批他是「鬥雞」,是標準的鷹派。這些性格上的特質都可能是府院溝通的障礙。
吳內閣首先須組成內閣團隊,目前傳出的首長人選多半出身民代或縣市首長,民代出身的首長回應民意速度快,但也意味著他也易於妥協。在泛政治化及民粹時代,需要有一些專業的堅持。台灣的許多公共工程都是短視近利,因為首長和民代要求的是要有立即成效的工程,因此各縣市出現一堆蚊子館,就是明顯的例子。
再如這次風災的成因,都是多年未能解決的沉痾所致,東港、林邊、布袋等地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,專家建議不可以再如此縱容下去了,但卻無法貫徹。易遭土石流掩埋的山坡地和行水區,專家建議遷村,也無法執行。由於地方首長的政治利益考量致使基礎建設沒人要做、根本的問題得不到解決。
內閣團隊的組成和決策,必須破除泛政治化和民粹主義的禍害,否則台灣不可能有大的突破。財經情況愈來愈艱困,經濟景氣依舊低迷,失業率持續上升,財政赤字愈來愈高,如何在財經首長重組的過程中讓民眾看到生機,進而在新閣上路後展現突破性的作為,更是改組的主要目的。
擺在眼前的艱巨任務除了災後重建,還包括新流感的防治與治療,因達賴喇嘛來台受挫的兩岸關係,互信機制也亟待修補。新內閣要接手的工作千頭萬緒,民眾在災後迫切期待政府能展現一番新的氣象,新閣如何拿出魄力,有突破性的作為,全民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