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報綜合外電報導】長久以來,環保主義者同聲譴責塑膠是無法分解和消滅的汙染物,雖然最新研究發現塑膠在海洋中確實會分解,但也不見得是好事。
日本千葉縣日本大學化學家道祖土勝彥(Katsuhiko Saido)在聲明中表示:「塑膠製品被認為性質穩定不易分解,但我們發現,由於塑膠製品在海中曝露在雨水、陽光和其他環境下,它們確實會在海水中被分解。」
但事情沒這麼簡單,這項在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中發表研究成果還指出,海洋中的塑膠分解後,將製造出另一種全球性的汙染,且將持續至未來。」道祖土表示,被分解的塑膠將釋放潛在性有毒化學物,例如丙二酚和聚苯乙烯寡聚合物,這些毒素會破壞動物的內分泌功能。
每一年,都有數以千噸計的塑膠垃圾流入海中,部分被沖上岸,有部分則被洋流捲入海底,最後到達位於美國加州和夏威夷之間的「太平洋大垃圾場」,據說它的面積大於德州。
這些洋底的塑膠垃圾所分解出的有毒物質,其實早已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威脅;研究人員在附近小島上發現許多海鳥的遺骸,研判牠們都是在海上覓食的時候,誤吞塑膠碎片而喪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