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社論》族群文化的同化與多元

 |2009.08.06
5974觀看次
字級

馬英九總統出席世界客屬總會「二○○九世界和平大會」開幕典禮時說,台灣很幸運有來自全中國不同文化,相互影響而相互尊重、欣賞;強調政府將全力促進不同文化發展,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學會相互尊重、包容、欣賞、和諧。

台灣為移民社會,從西班牙、荷蘭以迄今日,歷經不同文化衝擊,台灣住民從最早的原住民,後來相繼移民而來的閩南人、客家人、外省人,以致於今天的外籍配偶、大陸配偶及他們所從出的新移民之子,不但包容原住民文化,也包容中國不同的文化及東南亞文化,形成多元文化的社會。

台灣多元族群展現的特色就是多元的歷史文化,長久以來一直是多族群活躍之島。族群差異是多元文化的內涵,每個族群都是台灣多元文化的資產,唯有關照所有族群的歷史,族群之間互相了解並接納彼此的歷史經驗,才有助溝通和和諧。

儘管台灣的多元文化早已同化,但不容否認,仍存在少許的族群及文化認同問題。從社會人類學觀點來看多重族群認同,認為族群認同以自我認同為原則,認同可能改變、認同可以多元,但當一個人可以選擇兩種以上的族群身分時,因受強勢族群或傳統漢文化觀念影響,而變成隱性的族群認同,問題就會浮現出來。

多元論與同化論則不同,同化論強調不同等於衝突,同化等於和諧,不同的族群和文化應該融合成更大群體,少數族群被迫放棄自己文化,融入主流文化。多元論則強調,尊重加包容等於共存共榮,一個群體可容納多元差異,互相尊重;不同族群和文化則和平共處,互相欣賞。

歷史的演化、國家及文化的發展,如今已從「同化論」進展到「多元論」。從歷史經驗看,一個國家內部的文化都歸於一致,但大帝國雖容忍少數文化,仍強調主流文化。大一統的秩序美感,常以犧牲多元特色為代價。

二十世紀以來,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瓦解,同一個國家裡不同的族群、宗教、歷史觀、意識形態等,開始學習平等共存。多元文化主義有助維持國家內部的和平,這是一個重要觀念的改變之始。

多元主義與普世價值的基本內涵在於,尊重差異不等於沒有是非。多元主義包容各種差異,包括反多元;多元文化的社會雖然尊重文化差異,但文化差異不應成為違背自由、平等、人權、公義等普世價值的藉口。

在多元社會,多元觀念不但要普遍建立,更應從學校教育做起。要如海洋生態多樣性一般,將學校視為一個小文化體系,適當地將族群文化融入課程,並使學生在接觸不同文化時仍能保持其族群認同,對其他族群要能尊重,不會產生疏離或對立的態度。

馬總統強調,要讓孩子在成長過程學會相互尊重、包容,亦即應從學校做起。但跨文化教育不單只是簡單的對「他文化」差異的瞭解與尊重,更應從同理心與多元關懷等觀點切入。這有賴教育部規畫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課程,更有賴教師本身具有多元文化素養。唯有社會整體摒除「同化與被同化」的對立,彼此互相調整與包容,才能完成此一世紀工程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