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政署長侯友宜在治安會報中,直言批判部分警察局分局長「公私不明」,常帶頭與身分複雜份子喝酒,及經營自己的事業,荒廢公務到轄區內發生重大刑案件都不知情的地步,嚴重敗壞警察聲譽和形象。
侯署長還指出,「拚治安」不是要基層員警拚到筋疲力盡,「而是要拚出警察應有的信心和尊嚴」。這段話說得好,目前治安不佳,每位內政部長一上任,就是先弄一堆專案,使得基層員警苦於應付上級要求的業績目標,甚至發生過員警集體利用「人頭破案紀錄」換取績效,嚴格來說,不僅欺騙上級長官,也有偽造文書之嫌。
高層愛玩數字遊戲,基層只得「投其所好」,結果是治安沒有改善,警方反而落得擾民之譏,民眾也對警方「拚治安」的作為,不但沒有信心,且認為警察根本是紙老虎,沒什麼好期待。
再者,分局長都帶頭和地方複雜份子往來密切,對基層是負面示範。
其實,所謂「警察之友會」中三教九流都有,有生意人為了在經營的商店門口停車方便,就加入「警察之友會」打通關係,市民無論怎麼檢舉,店門口違規停車卻不見改善,而且連警方巡邏車和拖吊車經過,車上的警察都「視若無睹」,被剝奪用路權的市井小民只能嘆息。
的確,「拚治安」不能只靠表面工夫,筆者非常同意侯署長一針見血的批判,警方真的應該反省,為何民眾對警察的觀感會如此差?為何警察的評價會這麼低?為何人民對警方提出來的改善治安專案或口號,往往嗤之以鼻?為何警方的風紀一再出問題?如果警方失去了反省能力,不要說「拚」治安,警方自己就變成治安敗壞的根源,形象永遠不可能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