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提醒小心中暑 做好防護措施 騎士後頸也應擦防曬乳液
【本報台北訊】最近氣溫紛紛傳出創攝氏三十八或三十九度高溫,各醫療院所皮膚科門診每天都有不少曬傷病人報到。醫師提醒民眾,小心中暑,做好防曬措施。
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,最近白天氣溫幾乎都超過三十五度,紫外線強烈,曬傷病患約增加兩成,平均一天都能收治三、四名曬傷患者,病人幾乎都是「紅蝦族」。
趙昭明說,他最近收治一名五十多歲曬傷男性釣客,上周至北部山區河川釣魚,擔心曬傷,還穿上長袖衣褲,戴上帽子、撐了大傘,也塗了防曬乳液,自認做好萬全準備,但一整天下來,還是曬傷,全身像被煮熟的紅蝦子,叫苦連天。
趙昭明解釋,紫外線是一種看不見的光,在平地只會直射,但到了海灘、河邊等水域會經由水面折射,隨著水波的改變,折射角度也不一樣。就算撐了傘、戴了帽子,經過折射的紫外線四處亂竄,皮膚仍會受到傷害。這名釣客以為穿上長袖衣服,就可以抵擋紫外線的攻擊,不料衣服材質欠佳,紫外線穿透過衣服,加上悶熱,身體就像處於悶燒鍋內,四肢皮膚紅腫疼痛。
開業皮膚科醫師蔡弘傑也認為,海邊河岸的紫外線最為恐怖,幾乎來自四面八方。不少年輕人貪玩又懶惰,只擦了一次防曬乳液,一下水就被海水沖掉,未再補擦。戲水當下,沒有感覺,等到隔天醒來,皮膚大面積紅腫、起水泡。輕輕用手一碰,就有刺痛感,才趕緊找醫師協助。
蔡弘傑也指出,他最近看了好幾名被曬傷的機車騎士,是以前幾乎不曾看過的現象。病人多說,上班路程只有二、三十分鐘,又是早上八時多,陽光應該還好,沒想到,幾天下來皮膚就曬傷了。
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提醒,機車騎士除了臉上、手臂,後頸也應該擦上一層防曬乳液,不少患者的曬傷部位,就是後頸。在沒有衣物的遮蔽下陽光直射,有人曬到起水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