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林賢齊台北報導】中暑刮痧、昏倒捏按人中穴、中風放血,這些被民眾廣為接受,並普遍使用的中醫外治法。中醫師說,這是老祖宗數千年來傳承的智慧,只要注意適用時機與方式「統統有效」。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申一中說,過去曾見到個案因為中暑刮痧,刮到像被人嚴重毆傷般,不忍卒睹,還有人刮痧刮到發炎,引起細菌感染。
申一中說,適當刮痧的確可以增進背部血液循環,幫助體內排除熱氣。刮痧時,應避免使用尖銳器具及過重手法,在能忍受的疼痛範圍內就好。
至於中暑昏倒,民眾慣捏按人中,申一中說,人中穴在中醫古籍中是「急救穴」,位置是在嘴唇上方三分之二處,頻率約五至十秒按壓三至五次,能夠達到刺激血液循環的效果。
西醫認為,中醫的放血沒根據,申一中說,過去曾有研究顯示,中風患者送醫過程中有放血的人,比起沒放血的人,癒後效果比較好。危急時,十根手指頭「頂端」的十宣穴(總稱),針刺一至兩公分都能放血,其中以中指、與心臟經絡相關的「中衝穴」效果最好。
申一中表示,中風就是氣太旺,經絡阻塞不通,而經絡就像河道,放血就是讓河道多一個出口,讓「河流壓力得以宣洩」。他也提醒,這些外治法的適用前提,都是患者仍有心跳與呼吸,一旦沒有呼吸心跳仍是要趕快做心肺復甦術並送醫,且在不影響急救的前提下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