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媒體報導,台電核四廠在民國九十年好不容易復工,但是因為行政院並不由衷支持,導致工程進展不順利,目前僅剩五十億元可辦理發包,預估工程僅能持續到今年五月底止。雖然行政院表示「這是錯誤報導」,行政院已針對核四預算問題召開協調會檢討預算規模擴大的合理性、核能安全、工程安全等;等到檢討完畢之後,行政院「會核定預算」,並請台電、經濟部檢討能源政策;若核四廠工程延後,造成電力短缺問題,也請台電進行中長期電力規畫。
由行政院的說明可以發現,行政院至今都還在「檢討」階段,等於還是不願對核四廠是否繼續興建做出明確的決策,甚至是「能拖就拖」,實在是欠缺擔當。而更讓民眾痛心的是,在八十九年十月宣布核四停建之後,除了賠償外商高達四百億元,造成納稅人荷包失血,不但至今都沒有追究政治和決策責任;而後來雖然復工,但是行政院「消極的」態度卻導致延宕了後續復建的工程進度,從而有「核四停工一百一十天,工期延三年」的荒謬過程。
曠日廢時的結果,使得台電不斷提出核四追加預算,投資總額由近一千七百億元,不斷暴增為二千四百多億元,使得核四投資總額,追加了七百多億元,成為全世界最貴、最慢的核能發電廠,更成了國際上的一大笑柄。
撇開過去政治責任不談,就算為了展現執政的績效,回應民眾對於政府施政不力的質疑,執政黨現在其實有必要「誠實」、「務實」地重新檢視自己的「能源政策」,特別是針對核四廠此一重大投資案件是否要停止或繼續,做出明快而果斷的決策。
眾所周知,執政黨積極推動「非核家園」行動方案以來,國際能源環境趨勢已有明顯變化,包括京都議定書於去年開始生效,溫室氣體減量的國際規範遲早會影響台灣;而化石燃料(如煤、油)等資源耗竭速度加快,價格飆漲,再生能源的開發又緩不濟急,而且成本昂貴,因此許多國家又開始重視核能發電的重要性。也因此,非核家園主張降低核能配比的作法,不但會導致台灣將來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,也不能因應能源危機的壓力,顯然和環境趨勢相抵觸、衝突,能源配比過度集中在火力發電,更有危及國家安全之虞,已經不符合當前和未來的需要。
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最近主持能源暨科技政策會議時,指示「全面檢討能源配比」,間接顯示政府在「能源政策」方面,可能已經注意到國際趨勢和環境的變化,也注意到非核家園的「理想」,確實和經濟發展、環境保護、節約能源和能源安全方面等現實層面的目標有所衝突。
我們樂見到政府有此理念上務實的轉變,也希望執政黨能夠與時俱進,誠實地重新檢視自己的能源政策,針對當前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減量和能源危機的迫切性,不但短期之內不宜調降核能配比,特別是核四廠應該明白表態支持繼續興建,以免拖得越久,虧得越多,甚至傷害台灣的經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