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質優良的天然水源,不論各國都視為珍寶。張嘉倫攝
「好水」的標準什麼是?楊乃彥認為,首先,必須「不含任何汙染物」,因為家庭與工業廢水帶來的汙染,甚至水庫中的微囊藻,都會破壞肝臟功能。
其次,好水也必須「無異味、無雜色、無病毒菌、口感佳」,乍聽起來,這些描述很抽象,不過以自來水為例,水中含氯濃度太高,不但聞起來有股藥水味,口感也很差,加熱後所產生的三氯甲烷,更往往是身體致癌的元兇。所幸,一般市售濾水器,大都能夠過濾氯氣,透過煮沸,也能除氯。
第三,「水中的鈣、鎂離子濃度約為五十至一百五十ppm,並含有良質微量元素」,簡單來說,就是常聽到的「水的軟硬度」。過硬的水可能造成結石,過軟的水可能導致鈣、鎂離子缺乏,讓身體出現負擔,因此才會有建議值。
第四,酸鹼度呈「微鹼性水」,楊乃彥解釋,因為人體血液與細胞內液呈微鹼性,微鹼性的水對身體負擔最小。
第五,「水中的溶氧量」,好水的溶氧量約為七至七點五mg/L,氧是體內將所攝取的食物轉化為能量的媒介,適當的活性氧,還能驅逐入侵的細菌,但是過多的活性氧,反而會攻擊正常細胞。
第六,「小分子團水」穿透細胞膜較容易,對於人體吸收與代謝的助益較大,所以喝小分子團的水,比較容易產生尿液。
第七,「表面張力」低,低分子團的水,表面張力較小,氫氧離子濃度較高,水質呈現弱鹼性,不以超過七十達因(dyn/cm)為佳。
第八,「水的氧化還原電位應在負一百至正一百mV」,楊乃彥說,氧化還原過高,容易造成過氧化現象,直接威脅健康,誘發老化、糖尿病等疾病;但是太低,又不適合人體吸收。日本的學者認為,讓身體氧化速度減緩,可達到抗老化的效果,所以平日應多攝取偏負電位的、成還原性的食物與飲水。
最後,楊乃彥指出,「好水應該帶有好的信息」,國外的學者的研究證實,水具有記憶與儲存信息的能力,因此,水一旦受重金屬汙染,即便經過淨化,原先的負面振動信息仍被保留。日本學者江本勝發現,帶有好的信息的水,其結晶為六角狀,反之則為不規則形狀。水攜帶的能量與信息,自然會影響人的身心狀態,間接影響身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