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做一點不會死!
作者:李奧.巴伯塔
出版:野人文化
幾年前,作者李奧˙巴伯塔他一如大多數的標準現代人,工作忙碌但負債累累,不愛運動、愛吃垃圾食物,還是個菸槍,於是導致體重過重、健康亮起紅燈且鮮少有時間與家人相處,每天處於高壓狀態,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忙亂的生活既不快樂也不健康……直到他發現「少」的力量!作者以其親身經歷,自創出簡單生活小撇步,藉由設定限度、去蕪存菁、化繁為簡、全神貫注、養成習慣、從小著手等六大原則,落實在如收發電子郵件、上網、減肥、運動、歸檔、環境整理等日常生活細瑣中。短短幾年,他達成一項又一項的生活改造目標。
悲懷書簡
作者:李黎
出版:印刻
如果上帝問你:我要給你一個孩子,他完美得簡直是每個父母的夢想,他只會帶給你快樂與驕傲,但是──他只能與你生活十三年。十三年後,我就把他收回去。你要不要?本書是一個痛失愛子的母親,面對一場猝不及防的、慘絕酷痛的災變,整整一年的心情與思維。作者逐月、逐字地紀錄一段從人間跌入地獄,再掙扎回到人間的過程,以一種緩慢無形、然而在內心中不啻是移山填海的力量,將自己的心靈從全然的悲懷中拉拔出來。那是一種對世界的告白,除此之外已別無更莊嚴的排宣悲痛的方式了。
空畫框
作者:賽門‧胡比提 Simon Houpt
譯者:黃麗絹
出版:典藏
而因為戰爭所造成的文物流失狀況,今日依舊在戰爭頻繁的地區上演,中東與東南亞的寶貴文物都在戰亂中成了地下文物市場的重要貨源!
讓近年的藝術品的成交金額更是僅次於毒品與槍械,成為全球第三大黑市交易!
《空畫框》一書作者賽門‧胡比提 (Simon Houpt),為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,長年追尋全球散落各處的珍貴藝術品,以報導文學的筆調揭露這一段又一段的掠奪與竊盜的歷史,完整地呈現藝術市場另一種真相的黑暗寫真。
小屋
作者:威廉.保羅.楊
譯者:陳敬旻
出版:寂寞
你是否願意深入記憶中最黑暗痛苦之處,尋找真正的愛與救贖?
麥肯帶著三個心愛的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,開心的假期正要結束,卻赫然發現小女兒蜜思失蹤了!經過警方地毯式的搜尋,最後只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……事隔三年半,蜜思遇害的「巨慟」仍籠罩在麥肯心中。在一個郵差無法送信的暴風雪天,麥肯竟在自家門前的信箱中發現一封署名「老爹」的信,信中只邀請他週末到「小屋」碰面。「老爹」是麥肯妻子小娜對上帝的暱稱,而「小屋」則是他回憶中的至痛。這是某人開的一場惡意玩笑、殺害蜜思兇手的邪惡計畫,還是上帝真的送來了一封邀請函?
我的青春,施工中
作者:王浩威
出版:心靈工坊
本書是講述精神門診個案的書,作者王浩威不僅是心理治療師,也是位文人作家,曾出版過《與自己和好》《憂鬱的醫生,想飛》《台灣查甫人》等多本散文作品,所以本書不只是專業的門診記錄書,書中還充滿「愛」及大人的自我反省。作者在書中透過故事的筆法,完整呈現青少年的困頓(少軒在班上會不由自主的尖叫)、為人父母者的焦慮(坐在一旁的媽媽,忍不住催促少軒跟醫生說明情形),還有自己在字裏行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擔憂──台灣社會變遷中,青少年多面向的心靈投影。透過本書,讀者將深刻體會到:「啊!原來別人也有這樣的困擾,我並不孤單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