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《富比士》雜誌根據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所制定的指數,公布了全球一百四十九國乾淨排名,台灣排名第四十,是亞洲第三,僅次於日本和馬來西亞。報告指出,排名前二十的多數歐洲國家,除了提供乾淨飲用水,也妥善處理廢水;此外,溫室效應也列入評比範圍。
台灣的乾淨程度超越新加坡?這份報告可能讓政府和國人既驚又喜,不過,若把評比標準提高到永續發展和善盡地球公民責任,或國人公民素養,及對生活品質滿意度,恐怕會對排名心虛。
就以近年來每逢颱風必發生的土石流,及沿岸地區海洋污染和水產含毒風波,都可發現國土利用和環境生態都超限,引發大地、大自然反撲;而且,不但政府訂定環保標準仍落後,重大工業投資也往往在政商干預下放寬尺度,政府興建的重大工程,更對台灣生態造成長遠災難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雪山隧道。
其實觀察生活周遭綠地,就可發現在「發展至上」下少的可憐,而人行道上、公路上的人為污染,早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台灣人對公共空間的自私粗暴,更是環境的殺手,若這些不大幅改善,台灣的永續發展和文明成績是不及格的。
項城(北縣新莊/文字工作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