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世界遺產】馬利‧廷布克圖

黃丁盛/文‧攝 |2009.04.24
1069觀看次
字級

馬利‧廷布克圖
【世界遺產編號79】
1988列入世界遺產名錄

 
廷布克圖(Timbuktu)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,尼日河(River Niger)北岸,是西非馬利共和國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城。由於位置偏遠,交通不便,非常難以抵達,自古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;英語有句俗語叫 "at Timbuktu" (在廷布克圖),意為「在很遙遠的地方」。

廷布克圖約肇建於西元一一○○年,它的輝煌歷史起源於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──鹽路;這條路縱貫撒哈拉沙漠,阿拉伯商人趕著駱駝隊從埃及開羅或利比亞的黎波里一路跋涉而來,廷布克圖則是這一千多公里餐風露宿的終點。

十五至十六世紀是廷布克圖的全盛時期,從商業貿易中心發展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一大學術、教育重鎮,擁有一百八十所學校和兩萬多名學生,與開羅、大馬士革、巴格達齊名於世,當時西非流行一句諺語:「鹽來自北方,黃金來自南方,阿拉的教導和智慧的寶藏來自廷布克圖。」十七世紀以後,駱駝商隊逐漸被大西洋上的海運船隊取代,廷布克圖也跟著逐漸沒落了。

古城內最令人矚目的建築物,是西非歷史最悠久的西迪‧亞細亞(Sidi Yahiya)、金葛雷‧柏爾(Djingaray Ber)和桑可雷(Sankore)三座清真寺。

金葛雷‧柏爾大清真寺於一三二五年開始建造,經過數次擴建才形成今日的規模,由三座內院和二座宣禮塔組成,其中較高的一座是城中最高的建築物。

西迪‧亞細亞清真寺約建於一四○○年,寺中聳立著一座裝飾精巧的宣禮塔,寺院附近修建了一座博物館,典藏了許多伊斯蘭教的珍貴文物。

桑可雷清真寺約建於一五○○年,曾是伊斯蘭世界規模最大的一所大學,鼎盛時期學生多達二萬五千人。

這些以黏土構築的巨型建築物,融合了阿拉伯、伊斯蘭和西非撒哈拉傳統的建築風格,不僅形成獨具特色的宗教建築群,也見證了廷布克圖曾經有過的輝煌歲月。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