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曾國藩家書名句】立身以不妄語為本

文心工作室 |2009.04.17
1229觀看次
字級

名句誕生

立身處世之八本:讀古書以訓詁為本,作詩文以聲調為本,事親以得歡心為本,養生以少惱怒為本,立身以不妄語為本,居家以不晏起為本,居官以不要錢為本,行軍以不擾民為本

──咸豐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致澄弟

讀懂名句

立身處世的八個根本道理:讀古書要以了解詞義為根本,創作詩文要以調整聲調為根本,奉養雙親要以使他們高興為根本,養生要以少生氣為根本,做人要以不隨便說話為根本,在家裡要以不晚起為根本,做官要以不貪財為根本,帶領軍隊要以不干擾百姓生活為根本。

名句故事

在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富托村的鰲魚山腳下,有一間占地六十餘畝的大屋。這棟大屋有東、西兩門,大體依照古代侯府的規制所建。這間大屋最特別之處在於有四座藏書樓,樓中的藏書足以和近代四大藏書樓相媲美,四大藏書樓指:山東「海源閣」、江蘇「鐵琴銅劍樓」、浙江歸安「皕宋樓」、浙江杭州「八千卷樓」。

從豐富的藏書中,可以看出屋中主人對書籍的愛好。事實上,這些藏書是好幾代人努力蒐集的成果。這棟大屋,名為「富厚堂」。

富厚堂原名「八本堂」,這個堂名是曾國藩取的;後來他的兒子曾紀澤根據《漢書.功臣表》:「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,小國自倍,富厚如之」,將八本堂改名為富厚堂,以表明這是一座「侯府」。

《漢書》中接著又說:「子孫驕逸,忘其先祖之艱難,多陷法禁,隕命亡國,或亡子孫。」原來「富厚」二字看似體面,蘊藏的意義卻是警惕身為子孫的自己,不可忘記前人的辛苦,以致驕逸而亡。

新說名句

曾國藩的「八本」:

第一條為「讀古書」,這也證明曾國藩對讀書的重視。在他看來,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,都可以從書中學到。至於讀書的方法,他則認為應該深入了解詞義,也就是要通曉「訓詁之學」。

第二條是「作詩文」,這是承前一條而來。他說:「吾觀漢魏文人,有二端最不可及:一曰訓詁精確,二曰聲調鏗鏘。」聲調鏗鏘才能讓人百讀不厭。至於學習調整聲調的方法,曾國藩則認為先要高聲朗誦,再低聲吟詠,久而久之,自然能有所領會。

第三條是「事親」,事親的重點在於讓父母高興。從前曾參在事奉父親曾皙時,一定餐餐有酒有肉,父親如果想把剩下的菜留給其他家人吃,就算已經沒有多餘的了,曾參也一定會說有,好讓父親安心享用。

第四條是「養生」。養生之道,在順其自然。惱怒不但傷神,而且傷身,所以「養生以少惱怒為本」。

第五條是「立身」。孔子說:「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」平時胡亂說話,就難以使人信任,做人做事自然會遇上許多挫折,所以「立身以不妄語為本」。

第六條是「居家不晏起」。「不晏起」一事,也是曾氏家族教訓子弟的重要原則。曾國藩的祖父每天天未亮時就起床,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一樣;曾國藩的父親也是天剛亮就起床,如果有事要做,夜間往往還會起來個一兩次。

第七條、第八條分別是「居官不要錢」、「行軍不擾民」。宋朝的岳飛說過:「文官不愛錢,武官不怕死,則天下平矣!」紀律嚴明的岳家軍以「凍死不拆屋,餓死不擄掠」著稱。岳家軍行軍經過村子,夜裡都露宿在路旁,即使老百姓請他們進屋,也沒有人肯進去。有一次,有名兵士擅自用百姓的一束麻來縛柴草,被岳飛發現,立刻按軍法嚴辦。

至於身居高位,善於治軍的曾國藩為何將「居官」、「行軍」列於「八本」之末,在他家書裡已透露出端倪:「近來閱歷愈多,深諳督師之苦。爾曹惟當一意讀書,不可從軍,亦不必做官。」

(商周出版社)

熱門新聞
訂閱電子報
台北市 天氣預報  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

《人間福報》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,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,乃以推動祥和社會、淨化人心為職志,以關懷人類福祉、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,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、廣度與深度,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;強調內容溫馨、健康、益智、環保,不八卦、不加料、不阿諛,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,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、延續宇宙無窮慧命,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。自許成為「社會的一道光明」的《人間福報》任重而道遠,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「傳播人間善因善緣」的理念之際,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,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,具體實現「人間有福報,福報滿人間」的目標。
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:70470026

 
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

Copyright © 2000-2024 人間福報 www.merit-times.com.tw
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