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國動亂剛剛結束,世人始知,在泰國穿紅衫或黃衫,代表不同的政治傾向,有泰國的部落客就建議外國旅客,去泰國時最好穿有花紋的衣服,才不會因衣著色彩,而遭誤認是支持特定政治立場。
看到這則新聞報導,我決定不再去泰國旅遊了,因為即使穿花紋衣,誰能保證不被挑剔,譬如衣服紅色或黃色多一些,何況青衫、黑衫也代表不同政治傾向,觀光客是否要列一張「衣服顏色清單」?這麼辛苦乾脆不去了。
在此同時,泰國又出現另一種呼聲,就是穿粉紅色衫,粉紅衫軍是希望根據愛來形成政治力量,有流行歌手還在音樂中,鼓吹粉紅衫的精神;還有人主張穿橘色衣服,來代表政治立場中立。
一個國家的政治競爭演變成鬥爭,受傷最重的絕對是人民與國家形象,尤其泰國以觀光為經濟重心,如今觀光客卻步,國際會議停開,經濟必遭重挫,對泰國人絕對沒有好處。
在台灣,藍色、綠色代表的政治意涵也很明顯,而親民黨的橘色、新黨的黃色也多少有識別作用,幸好這些顏色沒有影響人們的穿著,唯一的例外,可能是紅衫軍要求陳水扁下台期間,南部一名小姐開的紅色轎車被擋、被砸,但事後紅色沒有被仇視,顯示台灣人的民主素養多一些。
無辜的色彩被丟進政治染缸,就走樣染惡臭,泰國的例子我們要引以為戒,如果可能「藍軍、藍營」和「綠軍、綠營」這樣的詞也不要用,還色彩「清白」,也避免國家因不同顏色而分裂。
呂和齡(南縣後壁/義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