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五歲獨居老榮民尹殿甲省吃儉用,二十五年來陸續捐出退休俸給十一個弱勢團體,累計金額近七百萬元,最近又有一位老榮民李希文生前捐出畢生積蓄八百萬元,給台南市瀛海中學及台南高商兩校設立獎學金,感人的故事在網路上流傳。
事實上老榮民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感人事蹟,展現對台灣的大愛,如七十五歲退伍老兵倪永釗捐出一生積蓄五百萬元和房屋,遺產全數捐給深坑的「約納家園」孤兒院。彰化七十八歲老榮民熊金標捐助彰化家扶中心二十萬元。宜蘭縣已故榮民王定遠,生前預立遺囑,將遺產近五百萬元捐給其服務多年的員山國中。台東老榮民包照龍,以過世兒子包台雲名義在兒子母校大南國小成立「清寒獎助學金」。彰化榮家八十二歲老榮民梁益勝,將二十二萬元定存解約,悉數捐出作為遺眷子女認養金。嘉義江發增等十餘位老榮民,捐助二十五萬元給民雄鄉私立協志高中三十四名清寒學生,協助解決營養午餐及學雜費問題,不久前又捐款幫助民雄農工貧困學生,今年過年期間,還到嘉義東湖仔捐款救助兩戶貧困人家。花蓮老榮民張清波平日省吃儉用,留下遺產一百二十萬元,捐贈給花蓮門諾醫院等六個公益團體…感人事蹟不勝枚舉。
提起這些名字,沒有多少人認得他們,他們曾浴血過巷戰、死守過孤島,如今已成歷史陳蹟,抖落一身的煙硝彈殼,只剩下兩鬢飛白花斑,但這些所謂的「外省人」仍用生命護持台灣,令人動容。因為慈悲,所以懂得;因為懂得,所以生愛,他們都默默無聞,但讀來卻令人氣血湧動,溫情滿懷。
但是沒人在乎他們,因為正面新聞不能當做「政治籌碼」,所以只見郭冠英三個字甚囂塵上,彷彿他成了「外省人」的代名詞。
台灣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「負面思想」,社會每天追逐壞事,媒體整日羶色腥,政治人物只會煽風點火,負面思想帶來的就是仇視、對立、偏執、辱罵,打開電視只見張牙舞爪,大家感受不到喜悅、快樂、和諧與愛,更感受不到團結、融合、關懷與美,郭冠英與老榮民的對照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因為有嚴重的分別心,所以有「負面思想」,台灣是最有分別心的地方,分黨派與顏色、分省籍與族群、分統派與獨派、分派系與連線、中央山脈分台灣為地理東西、卻以濁水溪分割台灣為政治南北、應該中立理性的媒體也放棄立場各自選邊站。
佛陀早已提出「四河入海,無復河名;四姓出家,同為釋氏」的主張,所以有分別心是障,是妄想情執。政治人物的「分別心」,其實是用分裂社會、操弄對立、引發偏執、肆意辱罵,來累積政治資本,抬高政治聲量。我們為何要容忍這些人污染我們的社會?
讓我們學習丟棄負面思考,迎向正面思想,當好的思想形成後,內心的喜悅、快樂、和諧與愛就會源源而生,心境產生正面能量形成磁場效應,整個社會就變得團結、融合、關懷與美,這才是真正「愛台灣」。